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654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贤 《黄金地质》2001,7(4):66-7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32.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4,21(3):152-155
从1:20万布格重力异常分离出来的剩余重力异常和水平梯度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威宁地区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揭示该区深部存在8条断裂,火山机构1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1个。  相似文献   
33.
Phytoplankton size struc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carbon flux of marine pelagic ecosystems. The mesoscal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otal and 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surface waters, as measured by chlorophyll a (Chl a), was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using data from four cruises during 2006–2007. The distribution of Chl a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study area. Chl a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with a mean of 1.42 and 1.27 mg m−3, respectively. Conversely,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the average Chl a levels were only 0.98 and 0.99 mg m−3. Total Chl a showed a clear decreasing gradient from coastal areas to the open sea in the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cruises. Patches of high Chl a were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the spring due to the onset of the phytoplankton bloom. The eutrophic coastal waters contributed at least 68%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surface layer. Picophytoplankton showed a consistent and absolute dominance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40%) in all of the cruises,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microphytoplankton was the highest in coastal waters.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pico- and nanophytoplankton decreased with total biomass,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micro-fraction increased with total biomas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lso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nset of the spring bloom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water column stability. Phytoplankton growth was limited by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he summer due to the strong thermoclin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limitation and vertical mixing in the autumn restrained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low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winter was caused by vertical dispersion due to intense mixing.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temperature did not seem to cause direct effects o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its size structure. Although interactions of man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ed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s,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seemed to be the dominant factor. Phytoplankton siz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size-differential capacity in acquiring resource. Short time scale events, such as the spring bloom and the extension of Yangtze River plume, can have substantial influences, both on the total Chl a concentration and on the size struc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相似文献   
34.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层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瓮安磷矿当时位于川黔滇台地东南边缘,是我国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主要的磷矿之一。该区陡山沱组含磷地层中发现大量低等蓝藻和真菌、红藻、大型球状绿藻、疑源类及可能的后生动物化石,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尤其是最近报道从该地层中发现具细胞结构的海绵和动物胚胎化石,震动了各国古生物学界。瓮安磷矿的陡山沱组不整合于南沱组或板溪群之上,为灯影组浅灰白色白云岩层整合覆盖,以中部的古喀斯特侵蚀面为界而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构成下段的白云岩—磷块岩—白云岩序列和上段的磷块岩—白云质生屑磷块岩—磷质白云岩序列。化石产于陡山沱组上段。  相似文献   
36.
翁申富  杨武 《江苏地质》2008,32(1):19-24
以黔北遵义团溪铝土矿后槽矿区一矿块为例,用50m×50m工程间距进行施工成果与100m×50m和100m×100m工程间距施工成果,对其矿体厚度、矿体形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储量变化进行分析对比,以探寻此类矿床应如何选择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准确地对矿体进行圈定控制,以满足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通过资料分析对比认为,对黔北喀斯特型沉积铝土矿进行勘查而言,以≤50m×50m工程间距控制矿体并求取储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7.
南、北半球环状模月内活动的主要时间尺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晓峰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9,33(2):215-231
基于“大气环状活动带” 的概念, 利用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南、 北半球环状模 (简称SAM、 NAM) 的季节活动特征及月内活动的主要时间尺度 (Submonthly timescales) 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NAM具有冬季强、 夏季弱的年循环特征, 而SAM则表现出明显的准半年循环特征。并且, 逐年的功率谱分析进一步显示: NAM的月内活动的主要时间尺度以准1周和准2周为主, 且它们具有共生性, 准3周为相对次要的周期; 而SAM的月内活动周期与NAM相似, 准2周和准1周较强, 准3周次之。NAM和SAM的月内活动在不同特征时间尺度上的空间特征及其时间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汪苗  鹿化煜 《第四纪研究》2019,39(5):1071-1082

我国南部雷州半岛是亚洲季风影响的核心区,区域内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这3个干玛珥湖沉积序列可为揭示低纬地区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变化提供关键证据。查明这些玛珥湖的形成年代、基底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及其风化产物特征,为进一步获得沉积序列的年代控制、揭示沉积物替代指标的古气候意义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对3个干玛珥湖基底的玄武岩进行了K-Ar测年、地球化学成分和玛珥湖周围风化剖面粘土矿物的测试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田洋玛珥湖湖盆的形成年代为0.73~0.87 Ma,首次报道的青桐洋和九斗洋湖盆的形成时代分别为0.82 Ma和0.81~1.08 Ma,它们均属于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早期的石峁岭期火山射气喷发形成的。2)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玛珥湖基底玄武岩均属于石英拉斑玄武岩。同一时期喷发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广泛分布在玛珥湖的周围,这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以及赤铁矿为主,在降水较为充沛的时期,物理或化学风化的产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湖盆,是玛珥湖沉积的主要来源。本研究为正在进行的低纬地区更新世轨道尺度季风降水重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陶平  许启松  刘坤 《地质通报》2010,29(10):1533-1538
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为基础,以贵州省铝土矿预测方法为实例,在简述国内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类型、特征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地质单元法、网格单元法中划分预测单元、拟选预测要素和赋值的方法,以及地质填图精度、矿床特征、地-物-化-遥等信息对矿产预测的影响。该网格单元法考虑因素较全面,应用信息较充分,预测精度达到了矿体-矿床级。  相似文献   
40.
基于陕南祥龙洞石笋XL2的19个230Th年龄、218个氧同位素分析以及896个Sr/Ca分析数据,高分辨率重建了4200~1972a B.P.期间陕南地区季风降雨变化.重建结果显示陕南地区这一时期季风降雨有显著的127~105a和57a周期,可能分别受控于太阳活动、PDO和/或AMO的变化.重建时段有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发生于2200~2100a B.P.,2900~2700a B.P.和3600~3400a B.P.,其中2900~2700a B.P.干旱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2.8ka冷事件.对比研究显示,尽管祥龙洞石笋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整体一致,但除了2900~ 2700aB.P.干旱事件之外,其他两次干旱事件在董哥洞石笋记录中并不明显.而尽管总体上祥龙洞和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要大,但XL2的3次干旱事件在和尚洞记录都有明显体现.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祥龙洞、董哥洞及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差异,揭示晚全新世我国季风降雨在十一百年尺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