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9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551篇
地球物理   1386篇
地质学   1384篇
海洋学   565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topographic effect of the Izu Ridge o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south of Japan has been studied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by the Seisui-Maru of Mie University (Mie Univ. data) and those compiled by Japan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 (JODC data). Both data sets show that water of salinity less than 34.1 psu on potential density () surface of 26.8 is confined to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Izu Ridge, while water of salinity less than 34.2 psu is confined to the southern area over the Izu Ridge at a depth greater than 2000 m and to the southeastern area in the Shikoku Basin. It is also shown by T-S analysis of Mie Univ. data over the Izu Ridge that water of salinity less than 34.2 psu dominates south of 30°N, where the depth of the Izu Ridge is deeper than 2000 m and NPIW can intrude westward over the Izu Ridge. JODC data reveal that relatively larg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salinity on surface of 26.7, 26.8 and 26.9 are detected along the mean current path of the Kuroshio and the Kuroshio Extension. Almost all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less than 0.05 psu in other area with the NPIW, which shows that the time variation in the salinity can be neglected. This observation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topographic effect of the Izu Ridge o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NPIW, which is formed east of 145°E by the mixing of the Kuroshio water and the Oyashio water, is prominent north of 30°N with a depth shallower than 2000 m.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唐山南堡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对排污海域沉积物中Cu,Pb,Cd,Hg,Zn和Cr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污水排海工程的建设及开发区沿海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3.
黄、东海毗邻海域悬浮体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潮次—中层混合爬升水及其混合水形成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横亘在陆架与深海之间,形成阻隔含有大部分悬浮体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输送的洁净“水障”,台湾暖流北上的顶托也起类似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的各种因素及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64.
用国家海洋局1975—1982年间在黄东海调查的海水透明度数据换算为悬浮体含量,用NOAA卫星高分辨率辐射计数据计算悬浮体含量,以绘制悬浮体含量分布图。分布图显示,研究区有三个悬浮体含量高值区,位于苏北浅滩、长江口、成山角沿岸水域。研究表明,风浪是影响悬浮体含量的海洋外部的主要因素。层化参量是影响悬浮体含量海洋内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本文据珠江口周年(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桂山岛附近海域的三氮变化规律,讨论了三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量和停留时间以及各种因素对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水中三氮的时空分布具有夏、冬季含量高,春、秋季含量低,并随向外海方向递减的特点;三氮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倒指数方程Y=exp(A+B/X)的数学模式描述;NH_4-N,NO_3-N,NO_2-N的通量和停留时间分别为33.9,401.0,15.8g·atN/s和3.84,3.96,4.41d。  相似文献   
66.
地基GPS气象学的关键技术是在于通过垂直方向上GPS信号的湿分量延迟值来确定大气可降水量-PWV,而这两个物理量间进行转换时需要用到一个关键性的参数——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本文首先讨论了估算加权平均温度的几种方法,然后利用成都地区2005年全年的大气探空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合成都地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为±2.21K。最后将该公式应用到成都地区PWV的计算中,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在治理济青高速公路因渗滞水的影响,造成路基、路面损坏的工程中,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了不影响交通、不破坏道路结构、不破坏环境、施工速度快、施工精度高、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的水平定向钻进非开挖技术,非开挖技术是利用不开挖的相关技术对地下管线、管道进行铺设、修复或更换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在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的排水,以及铺设供水、排污等管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张剑 《江苏地质》2008,32(1):64-69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就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目前现状,从规范文件、招标机构、管理工具、管理经验、干扰因素、风险评价、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借以提高镇江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便今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9.
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诸方面研究成果,综述了上游山区成水环境、中游绿洲用水环境和下游荒漠天然绿洲水成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对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流域上下游表现出阶段性的一致性水环境演变趋势;在小尺度上,则表现水环境演变的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方面,在空间上,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演变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驱动作用各有侧重;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70.
Canopy water content (CWC) is important for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pectr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water absorption features at 970 nm and 1200 nm offers possibilities for deriving information on CWC.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the use of derivative spectra, spectral indices and continuum removal techniques for these regions.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data representing a range of canopies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combined PROSPECT + SAILH model. Best results in estimating CWC were obtained by using spectral derivatives at the slopes of the 970 nm and 1200 nm water absorption features. Real data from two different test sites were analysed. Spectral information at both test sites was obtained with an ASD FieldSpec spectrometer, whereas at the second site HyMap airborne imaging spectrometer data were also acquired. Be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the derivative spectra. In order to avoid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absorption bands the derivative of the reflectance on the right slope of the canopy water absorption feature at 970 nm can best be used for estimating CW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