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31.
运用天气雷达识别强对流天气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唐洵昌  葛文忠 《气象科学》1997,17(4):393-400
选取对强对流天气反应较好的雷达回波参数和天气因子作为输入信息单元,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可对强对流天气和雷雨天气非常理想又迅捷地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232.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讨论了不同大气层结对冷锋环流的影响及其在激发锋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层结对锋区环流有非常大的影响,随层结稳定度的减小,锋区非地转越锋环流和上升运动迅速增强,锋前暖区有可能产生中尺度强对流和多重中尺度上升运动带,并有利于对称不稳定的激发;层结对冷锋环流的影响和锋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形成的作用主要由中低层的大气层结状态决定  相似文献   
233.
相对广义温度平流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厚楹  孙承旬 《高原气象》1996,15(3):363-369
利用1994年4月6-7日发生在鄂、赣、皖交界地区的强风暴过程和8次历史个例,对其前一日资料作了温度平流和广义温度平流的计算分析。分析指出:广义温度平流上下层之差的负值中心附近是未来较强对流天气最可能出现的地区。  相似文献   
234.
青藏高原夏季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4年6~8月GMS-4红外展宽数字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上293个中尺度强对流系统(s-MCS)的活动。结果表明,它们在高原上活动频繁,并且其生命史、水平尺度及强度具有较典型的中-β尺度系统特征;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地形热力效应;它们的移动方向与300~200 hPa间的平均气流方向大体一致,并且极少移出高原。  相似文献   
235.
对流尺度数值预报中的云物理初始化方法改进及个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陈葆德  黄伟  张旭 《气象学报》2017,75(5):771-783
通过在云初始化方案中增加由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确定的对流尺度速度作为对流判据,同时增加层云云冰、云水计算方案,改进云分析方法,并基于第2代华东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模式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华东强对流个例,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改进的云初始化方案对云分析结果和模式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云分析中增加对流判据,使得平均40%左右的云分析格点判定为非对流格点,对流格点分布与正的感热通量分布相似,在陆地上有显著日变化。在对流和层云格点判定之后,增加层云云冰、云水计算方案分析层云格点,显著地减小了模式初始场的云冰、云水混合比,有效地减弱了模式积分初始阶段云冰、云水含量的剧烈调整,尤其是在陆地区域。采用改进的云初始化方案进行预报,可以减少模式前1 h和前6 h的降水强度;尤其在个例的循环试验中,强降水中心强度和面积的预报比原方案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36.
2016年6月23日14:00—15:00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EF-4级有记录以来的强龙卷风过程,造成了当地30 km长,1.7 km宽的严重气象灾害。受局地环境影响,邻近地区在近50年中发生了大于10人次死亡事件的龙卷风11次,其中6次发生于1979年以后。文章首先是:(1)把6次事件日的再分析变量场分解成瞬时气候和扰动两个部分,发现6次事件都与近地面层出现的负高度扰动轴线和扰动冷暖气团的对峙有关,龙卷发生在暖气团一侧;(2)用模式初始场分解的扰动变量和扰动物理量评估欧美模式对产生阜宁龙卷扰动系统的预报能力。后者的结果也发现,当日14时925 hPa高度扰动槽和850 hPa扰动风辐合线作为环境扰动系统,以及湿涡度扰动和湿散度扰动等环境扰动指标量能够突出地表达有利于龙卷风发生的环境条件。欧洲全球模式能够提前42 h稳定预报出后来扰动槽和环境扰动指标量的位置,美国全球模式也可以提前18 h预报出这样的扰动特征。这些扰动变量和扰动指标量能够快速地帮助预报员判断有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大致时空区域和特征。  相似文献   
237.
曾明剑  吴海英  王晓峰  蒋义芳 《气象》2016,42(3):280-293
利用逐日4次1°×1°FNL/NCEP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在对近十年江苏梅雨期龙卷天气的环境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并提炼对流参数特征值后,着重对2013年7月7日发生在安徽天长至江苏高邮一带导致龙卷的对流风暴的形成和结构特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期间,地面中尺度气旋的右侧附近(100 km)、对流层低层中尺度低涡右下方约200~300km处和低空急流左后侧之间区域是龙卷易发区;梅雨期大气环流背景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对流层低层充沛的水汽和有利的不稳定层结与动力条件,低层气旋性涡度在龙卷发生前强烈发展,边界层内强的垂直风切变促进了龙卷风暴内气旋性涡度的迅速增强,而对流层低层辐合的增强将有利于初始对流的触发;但梅雨期龙卷对对流不稳定能量蓄积条件要求低于冰雹和雷暴大风;龙卷对流参数特征值及其与气候平均值的差异性为龙卷天气的短期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引发2013年7月7日龙卷的对流风暴起源于地面辐合线附近,地面辐合及中尺度锋区的增强有利于对流风暴的快速发展,此次系列龙卷是由一个生命史较长的超级单体风暴产生,该对流风暴具有典型超级单体的回波特征,风暴内的中气旋维持2h之久,中气旋相关参数的演变对龙卷的临近预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当中气旋底高较低且中气旋切变值明显增强时,发生龙卷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38.
2015年5月华南一次龙卷过程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珠江三角洲区域自动气象站、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深圳机场风廓线雷达及NCEP/NCAR等资料对2015年5月11日下午发生在深圳宝安机场附近的一次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发生在500 hPa槽前、850 hPa切变线南侧以及地面冷锋的暖区一侧,上干冷、下暖湿的结构加剧了条件不稳定,环境对流有效位能很大,风垂直切变强,水汽丰富;产生龙卷的回波快速演变为逗点回波,出现钩状回波,龙卷发生在钩状回波内侧的弱回波区附近;与之对应的中气旋旋转速度不断加大,半径减小,并向低层发展。  相似文献   
239.
Common perception is that tornadoes travel in paths from the southwest quadrant of directions toward the northeast. This study examines path directions for 6,194 tornadoes that occurred in the eastern two‐thi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twenty‐three‐year period 1980–2002. At the national scale, nearly 70 percent of tornado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propagated from the west, west‐southwest, and southwest, with west‐southwest being the highest frequency origin direction. Nevertheless, distinct 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central and northern areas of the country, a more westerly or northwesterly path origin prevails during late spring and summer. The midtropospheric flow, convective typology, and synoptic patterns of tornado outbreaks are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distributions observed in the climatology.  相似文献   
240.
利用石家庄SA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饶阳X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综合观测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下午发生于太行山东麓的雹云的天气背景、降雹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及回波三维立体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反演出格点的三维风速(流场),并结合回波特征分析了雹云云体结构。结果显示,高空强劲的偏北风急流促使涡后横槽转竖,槽后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南下,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在低空低涡附近及地面辐合线上发展造成这次风雹天气;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表明,雹云的中层强回波中心呈明显的“S”形水平流场和悬挂回波配置特征,构成了具有成雹的“0线”结构;不仅佐证了雹云降雹“0线”结构的存在,而且证明其呈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