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6篇
  免费   1559篇
  国内免费   2176篇
测绘学   401篇
大气科学   2187篇
地球物理   1918篇
地质学   2939篇
海洋学   1228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525篇
自然地理   138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PDF),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2.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153.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154.
根据Dobson和TOMS资料分析北京和昆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约20年 Dobson和TOMS资料来分析北京(39.93°N,116.40°E)和昆明 (25.02°N,102.68°)两地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79-2000年间北京大气臭氧长期变化趋势是-0.642 DU/年,而昆明在1980-2000年间的趋势是-0.009 DU/年;(2)北京和昆明两地大气臭氧都有很强的季节内变化(尤其冬季更强),与季节性变化强度相当;(3)在北京和昆明,由记录较短的大气臭氧资料分析得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较长记录得到的结果有显著差异;(4)在北京(中纬度)和昆明(低纬度)大气臭氧都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信号;(5)两个站点大气臭氧的年际变化主要由长期趋势项和准两年振荡信号组成;(6)Dobson仪测量得到的臭氧总量与TOMS资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55.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Standardized index,Is,has been designed that integrates a dynamic factor(southwesterly component) and a thermodynamic factor(OLR) for the indication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With the index determined for individual months of June,July and August and the entire summertime from 1975 to 1999,specific months and years are indicated that are either strong or weak in monsoon intensity,The variation is studied for the patterns and Is‘s relationship is revealed with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quasi-10 and quasi-3-4 year cycles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monsooon over the past 25 years.When it has an early(late)onset,the summer monsoon is usually strong (weak),In the strong(weak)monsoon,years,precipitation tends to be more(less)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the year but normal or less(normal)in the second,in the province,but it would be more(les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ost parts of the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less(more)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western part of north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56.
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温度、湿度气候特征的REOF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123个测站, 1961~1998年冬季 (12月至翌年2月) 平均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做气候特征分析, 得到32°~33°N附近地区可能是高原南北温湿变化的分水岭, 以北主要受干冷空气影响, 以南主要受暖湿空气影响。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 (即REOF) 方法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将青藏高原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分型、分区, 并对各区的温度、相对湿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各区的温度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升高的。增温时段主要出现在1978~1981年及1983年至今。1983年开始的增温, 是近40年来最强的一次, 增温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但从90年代开始增温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温度线性倾向来看, 东部高原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存在“大—小—大”的现象。高原大部分地区湿度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增湿的, 但高原北界以变干为主。从80年代后期至今高原进入显著增湿阶段,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湿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湿度线性倾向来看东部高原增湿幅度从南到北存在逐步减小现象, 甚至祁连山地区出现变干现象。  相似文献   
157.
土壤剖面元素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土壤垂直剖面上物化性质,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成土母质,成壤演化作用的重要信息,识别人类活动叠加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菟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根据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部分土壤剖面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化与成土母质类型及组成,土壤成熟度和污染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与环境指示意义,判断分析了土壤受到的污染叠加作用及其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58.
闽江福州河段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河沿岸环境地质条件是影响和决定沿江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背景 ;是控制和影响沿江河岸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闽江下游福州河段为例 ,概要评述了闽江福州河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流水地质作用类型、强度等状况 ;分析研究了该河段的流水地质作用和地貌环境变化动态及其与沿江河岸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的互相作用的特征和规律。对促进和提高沿江河岸人地系统和谐协调平衡发展水平 ,正确规划、预测和评价沿江河岸各类工程建设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其前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工程场地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0.
上第三系硬粘土在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广泛的分布 ,因其性质复杂而成为中国区域性特殊岩土研究的重要对象。纵贯于南阳盆地和华北盆地西缘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距离地开挖在不同的上第三系硬粘土中。本文在对南阳盆地、方城宝丰、邯郸永年三渠段上百个原状样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物化性质、膨胀性和收缩性、强度特性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各类硬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 ,并根据不同湿度、围压状态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硬粘土的工程环境效应 ,这对于认识上第三系硬粘土在开挖运营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