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宁夏近44 a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宁夏1961~200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霜冻发生主要集中在4月和10月,出现次数4月中旬最多,春季霜冻明显多于秋季;发生次数南北差异较大,宁南山区发生频率较高,年平均发生次数达8.7~10.8次。同心出现次数最少,年平均只有2.1次;霜冻发生次数阶段性变化呈"1升1降"和"1升2降"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6月、秋季下降趋势明显。霜冻年发生次数的跃变点是1984年,跃变年以后霜冻发生次数明显减少;3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均为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112.
海温与中国黔东南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1960—2006年黔东南各季降水与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SST与不同季节降水的相关时间、相关程度有较大差异。印度洋B区和NINO W区SST对中国黔东南地区降水影响显著的月份较多,中、东太平洋SST与秋、冬季降水影响显著。春、冬季降水与印度洋B区和NINO W区SST相关最为显著;夏季降水与黑潮A区SST相关最为显著;秋季降水与中、东太平洋的NINO 3.4区和NINO综合区SST相关最显著。ENSO暖事件与发生年冬季和结束年秋、冬季以及结束年的翌年春、夏季降水关系较为密切,ENSO冷事件与发生年的冬季和结束年的秋季降水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3.
用我们在1990年提出的带头地震,即异年倍九法来讨论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的发震日期,以供今后在临震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新方法——数据处理组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水的周期性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并以江西抚州地区水位为例,进行了水位预测。  相似文献   
115.
基于1960-2018年均一化日最高气温(Tmax)资料,发现中国大部分区域高温初始发生日期(FirstEHD)呈提前趋势,但华北地区一些站点呈推迟趋势,这主要由上述区域Tmax的长期变化趋势决定,但Tmax变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FirstEHD的变化趋势在1990s出现年代际转折,其中新疆,华北和长江流域在1990s前后FirstEHD变化趋势的符号发生变化,华南地区则表现为1990s前后FirstEHD趋势幅度的不同,但符号保持不变;研究表明FirstEHD趋势的年代际转折转折与大气环流年代际趋势的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6.
PhotoScan是俄罗斯生产的一套用于摄影后处理软件,具有自动化、并行处理等特点。本文基于PhotoScan与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测试,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一种快速生产DOM的方法,可为相关部门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7.
李多  柳艳菊  王遵娅 《地理科学》2017,37(1):154-160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颁布的华南前汛期业务监测标准,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1961~2014年华南前汛期入汛日期、出汛日期、持续时间及前汛期累计降水量异常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入汛日期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7~8 a及准2 a周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20世纪60至70年代入汛偏晚,80年代入汛偏早;华南前汛期出汛日期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6~7 a周期,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出汛偏早,70年代中期以来出汛偏早。华南前汛期入汛早晚对其持续时间及累计降水量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表现为入汛越早,华南前汛期持续时间偏长的可能性越大,对应前汛期累计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18.
晁华  徐红  王当  王小桃  朱玲  顾正强 《气象科技》2017,45(1):116-121
利用辽宁省61个气象站1964—2013年的冻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不同气候期对比等方法,结合ArcGIS分析了辽宁省冻土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冻土随纬度呈带状分布;土壤冻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冻结期在10月至翌年5月,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值;冻结日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消融日则相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深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冻土深度的重要因素;从各气候期100cm等深度线也可以明显看出最大冻土深度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9.
The Mendocino Fracture Zone, a 3,000-km-long transform fault, extends from the San Andreas Fault at Cape Mendocino, California due west into the central Pacific basin. The shallow crest of this fracture zone, known as the Mendocino Ridge, rises to within 1,100 m of the sea surface at 270 km west of the California Coast. Rounded basalt pebbles and cobbles, indicative of a beach environment, are the dominant lithology at two locations on the crest of Mendocino Ridge and a40Ar/39 Ar incremental heating age of 11.0 ± 1.0 million years was determined for one of the these cobbles. This basalt must have been erupted on the Gorda Ridge because the crust immediately to the south of the fracture zone is older than 27 Ma. This age also implies that the crest of Mendocino Ridge was at sea level and would have blocked Pacific Ocean eastern boundary currents and affected the climat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at some time since the late Miocene. Basalts from the Mendocino Fracture Zone (MFZ) are FeTi basalts similar to those commonly found at intersections of mid-ocean ridges and fracture zones. These basalts are 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nearby Gorda Ridge but they coul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same mantle source as the Gorda Ridge basalts. The location of the 11 Ma basalt suggests that Mendocino Ridge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Gorda Plate to the Pacific Plate and the southern end of Gorda Ridge was truncated by a northward jump in the transform fault of MFZ.  相似文献   
120.
近54 a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指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4年国家基本(准)站初霜冻日资料,对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日进行从长时间序列趋势线性变化、多重周期性变化以及长时间序列突变性3个方面的特征研究。表明:(1)三江平原地区的初霜冻日均值沿东南方向逐渐递增,全区域初霜冻日均值纵跨尺度约为5 d。三江平原各地区的综合初霜冻日时间总体上开始延后,这可能与全球整体变暖的温室效应有相关性。(2)54 a中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空间分布展现出"两峰值中心,两谷值中心"的变化特征。两峰值中心是指以佳木斯、双鸭山地区为高增量中心,呈现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幅度由此向外逐步递减的趋势。两谷值中心则是指以富锦、宝清地区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由此向外递减的低值中心。峰值中心较谷值中心的倾向率幅值相差约1.5 d/(10 a)。综合小波分析法与HHT-EEMD法中对三江平原地区近54 a初霜冻日均值变化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主要存在两个尺度周期:2~5 a的年际周期、28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3)初霜冻日均值突变指数的交叉点出现在1969年,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此突变点时间可作为将来进行气候背景场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