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2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003篇
地球物理   1206篇
地质学   1958篇
海洋学   5922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57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78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全新世古环境变迁:有孔虫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内陆架MD06-3040柱状样2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及其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不同生态(表生/内生、内陆架/中外陆架)种的丰度,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bulloides和Globigeri-noides.ruber的丰度及其稳定同位素记录,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10.6cal.kaBP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分析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沉积环境由滨岸内陆架(10.6~9.9cal.kaBP)、内陆架外缘(9.9~8.1cal.kaBP)转变至中陆架并达全新世最高海面(7.7~7.2cal.kaBP)。台湾暖流在8.0cal.kaBP起开始发育,并在6.0~2.8和0.7~0cal.kaBP两个时期派生出明显的上升流。台湾暖流及其所派生的上升流是造成东海陆架泥质快速沉积的最主要原因。采用浮游有孔虫G.bulloides的丰度变化,推测浙闽沿岸流在5.1cal.kaBP之前较弱,之后显著增强,其中在5.1~2.8cal.kaBP时期最为强盛。  相似文献   
72.
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比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含量曲线与LR04氧同位素记录,该孔沉积物可划分为氧同位素1-7期,底部年龄约为250ka。C.davisiana在间冰期的高含量表明鄂霍次克海中层水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蛋白石和有机碳的分析显示鄂霍次克海表层生产力在冰消期突然增大,随后在间冰期逐渐下降,冰期普遍较低。C/N比值曲线的分析说明鄂霍次克海的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分析揭示鄂霍次克海冰期时陆源粗颗粒含量较低,至冰消期粗颗粒含量突然增加,而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3.
根据 1983-1986 年渤海鱼类复殖吸虫调查的结果,对其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发现复殖吸虫 14 科 48 属 84 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复殖吸虫可以分为内海和外海两个群落:内海的黄姑鱼多睾吸虫(Pleorchis nibeae)-天津褶膜吸虫(Ectenurus tiagjinensis)-多变颈源吸虫(Derogenes varicus)群落(简称PED);外海的球形孔肠吸虫(Opecoelus sphaericus)-褐菖鲉孔肠吸虫(Opecoelus sebastisci)-马面魨拟孟氏吸虫(Paramanteriella cantherini)群落(简称OOP).PED 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 OOP,但优势种类和优势度却相对较低.群落结构差异与渤海地理环境、宿主组成、水环境等多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南海东部 149 站深海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成分的变化将该孔沉积层从下至上划分为 4 个孢粉组合带.1 带:Pinus-Quercus(常绿)-Umbellferae-Gramineae-Pteris 孢粉带(407~270cm);2 带:Dacrydium-Quercus-Cyathea-Pinus-Polypodiaceae 孢粉带(270~105 cm);3 带:Pinus-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Pteridium 孢粉带(105~30 cm);4 带:Gleditsia-Cyathea-Pinus-Polypodiaceae 孢粉带(30~0 cm).并相应恢复了南海东部 7.5 万 a 以来 4 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季雨林.结合氧同位素测年资料,对 149 站柱状地层时代作了划分.  相似文献   
75.
分形几何作为定量描述自然界中复杂非线性现象的强有力工具,将其应用于南海南部断裂体系的研究中,通过数盒子法计算了断裂分布的分维值。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断裂分布的分维值能有效地描述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南海南部断裂体系在标度区间25~250km内具有很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全部断裂的分维值为1.6601,北东向断裂的为1.3875,北西向断裂的为1.2693。根据断裂分维等值线,沿西南海盆扩张轴,两侧断裂呈对称展布;北东向的与北西向的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这反映了两组断裂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性。结合南海的构造演化及南海南部油气盆地的分布,初步探讨了断裂分形特征与南海的构造演化及断裂分形特征与油气盆地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2006年10月在黄海冷水团海域的三个站点开展了微型异养鞭毛虫、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密度和生物量调查,进行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现场摄食实验,通过荧光标记细菌法和消化系数法获得该海区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摄食率,并估算了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现存量及生产力的摄食压。结果显示,微型异养鞭毛虫、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密度分别为0.36×103~1.13×103,0.39×106~1.13×106和0.04×104~3.74×104cells/cm3,温跃层以上明显高于底层。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的摄食率为5.33~14.89个/(HF·h),对蓝细菌的摄食率为0.26×102~23.10×10-2cells/(HF·h),摄食率随深度而下降。微型异养鞭毛虫每天能消耗9.27%~33.08%的异养细菌现存量和8.12%~16.09%的蓝细菌现存量。同时,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日摄食量各占它们生产力的2.66%~13.10%和8.12%~16.09%。研究表明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摄食可能不是秋季黄海冷水团海域浮游细菌及其生产力的主归宿。  相似文献   
77.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为17.56%和17.55%,TiO2含量分别为0.48%和0.31%,碱度率分别为3.88和3.62.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类,样品属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配分型式,轻重稀土总量比(∑c(LREE)/∑c(HREE))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镧镱比((La/Yb)N)分别高达17.22和27.23,并具有铕负异常和锶、磷、钛亏损的特点.样品9DG的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为锶-87的含量与锶-86的含量之比值为0.704183,钕-143的含量与钕-144的含量之比值为0.512827,铅-206的含量与铅-207的含量之比值为18.68668,铅-207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值为15.67962,铅-208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比值为39.00261,表明初始岩浆来自软流圈地幔,具有与珍贝海山玄武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经钾-氩法测年,粗面岩的年龄为(7.77±0.49)Ma,略晚于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年龄[(9.1±1.29)~10.0±1.80Ma],属于南海扩张期后晚中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对比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两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是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在晚中新世期间珍贝-黄岩海山可能有地幔柱活动.  相似文献   
78.
A field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occurrence of oil and oil products pollution in mangrove sediment from Red Sea of Yem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s from 700ng/g at Kamaran Island station to 400 ng/g at Al-Hodiedah station, an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samples ranges from 0. 07% at Dhubab station to 0. 03% at Kamaran Island station. This pollution is as a result of localized oil pollution and/or heavy ship traffic in the Red Sea and Gulf of Aden.  相似文献   
79.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渤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华北地区一条显著的地震带.利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内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在渤海,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主要由沙西断裂、埕北断裂、沙南断裂、沙东北断裂、柏各庄断裂、石臼坨3号断裂、渤中2号断裂和BZ29断裂等一系列NW走向断裂组成,走向在290°~310°之间;在浅层沉积物中各断裂由多条次级小断裂组成;晚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出强烈的垂向运动特征,具有正断性质;海域各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Q3)末期-全新世(Q4)初期,并具有相同的活动趋势,在20 ka B.P.和60 ka B.P.左右活动强烈,统计计算显示平均垂向活动速率分别为0.15 mm/a和0.1 mm/a,近20 000 a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超过0.06 mm/a.  相似文献   
80.
1998年季风爆发期南海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尚未有关于海洋大气边界层结构日变化方面的研究.研究海洋大气边界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海洋表层结构变化影响机制,对发生在海洋大气边界层上的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因此了解南海海洋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海天气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998年在南海南部(6°15′N,110°E)和南海北部(20°29′39″N,116°57′48″E)的南海季风试验中定点科考船释放一天四次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季风爆发前海洋大气边界层存在规则的日变化,在中午达到深厚.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大气边界层日变化消失,南海南部依然明显.分析表明对其日变化起重要影响的是短波辐射;潜热输送对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影响不大.与大气边界层厚度日变化相对应,南海南部边界层内水汽日变化明显,而南海北部较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