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350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48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61.
金宝轩 《测绘科学》2010,35(3):125-128
地理信息服务应用中,单一的功能服务往往无法独立完成复杂的地理信息应用,需要不同粒度的服务组合及协调机制。本文重点研究地理信息服务的组合建模方法,提出基于Petri网的地理信息服务组合建模理论。首先,给出基于Petri网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定义和图形化描述,然后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的应用,给出了三维空间分析服务组合的实例分析,最后通过烟草行业的地理信息服务应用验证基于Petri网的服务组合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2.
通过引入服务的主动发现、定制、加载与使用机制,支持新服务、新应用的按需创建,为用户发现、定制和运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从而改变当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现有服务的应用模式,以应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主动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在Web服务框架模型、基础协议的基础之上,增加识别用户需求和处理的能力,使用户能够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使服务能够自动适应用户的需求。本文讨论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型,该模型以Web服务技术为支撑,以扩展的UDDI等协议为规范,并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主动式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63.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a remark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from GIS to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Fac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sses and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nd Web 2.0, a new model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DMI (digital measurable image) is presented. First, the concept of LBS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Web 2.0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DMI is discussed. Taking the Image City·Wuhan as an ...  相似文献   
264.
湿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碳汇”,其碳储量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有重要的影响.选择地理位置独特的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根据保护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遥感解译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图、土壤储碳量和植物固碳量计算公式,核算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总量,同时借鉴瑞典碳税法和中国造林成本法,估算兴凯湖保护区固碳服务功能价值为4.9亿元.结果显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固碳服务功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于同纬度同属东北平原的莫莫格湿地,为保护区今后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5.
樊俊屹  张燕  吴凯  赵莹  王军  刘高川 《中国地震》2024,40(1):184-196
定点形变站网以地壳形变作为观测对象,通过连续观测地壳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获取地壳应力应变的时变信息,为地震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在地震台站改革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定点形变站网产品产出自动化水平和定点形变产品在地震行业中的应用,2023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湖北省地震局建立了基于B-S架构的定点形变站网运行管理与产品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定点形变观测的综合性业务平台,集成了原有的多个系统功能,实现了统一的在线数据处理、质量评估、产品发布及对外服务功能。平台部署至今,已逐步发挥成效,推动提升了站网运行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及产出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66.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网络的核心业务软件“十五”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已运行十多年,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库的读取和统计查询的性能逐渐降低。此外,管理系统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漏洞的安全问题,系统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于分布式组件的大数据架构,使用消息中间件和时序数据库等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将原来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基础信息、产品数据等按照各自特点在时序数据库中建表,并将历史数据和增量数据都迁移到新的时序数据库,显著提升了系统读写和统计性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多副本技术)。分布式和容器化等技术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并可通过横向扩展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67.
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问题,探讨了地震应急信息汇聚与发布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汇聚破裂过程、快速评估、辅助决策等各类地震应急产出,实现了各类地震应急信息的自动汇集、全流程模型计算、综合展示等功能,在地震灾情决策支持及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8.
燕乃玲  虞孝感 《湖泊科学》2004,16(Z1):143-152
生态功能区划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大基础性工作.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是当前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学科面临的一项新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从认识区划看,生态功能区划属于生态系统区域划分的范畴,从实践的角度,则强调人文活动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产生的影响,指出自然生态区不是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须反映人类的利用和价值判断.生态功能区划,不单是以自然要素或自然系统的"地带性分异"为基础,更是以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尺度原则为基础,用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测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落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流域的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初步思想,讨论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其基本内容是,认识并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边界划分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主导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69.
本文主要讲述我院在缺少必备的医疗设备维护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岛津SCT—4800 CT机的应用与维修的经验。  相似文献   
270.
尤南山  蒙吉军 《中国沙漠》2017,37(1):186-197
生态功能区划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施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自然地理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1986、1995、2000、2010、2011年),在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最小子流域为基本单元,运用二阶聚类法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依据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对研究区进行分区管理与生态调控。得出结论:(1)黑河中游生态系统类型以荒漠、草地和农田为主,占总面积的90%;森林、水域、城镇与农村居民点零星分布,所占面积不到10%;1986-2010年,农田经历了减少-扩张-再减少的变化,但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一直呈现扩张趋势;(2)西北部生态敏感性明显高于东南部,其中极敏感区(约占24%)主要位于张掖-临泽-高台平原北侧、合黎山、祁连山山前戈壁与荒漠、肃南明花区;高度敏感区(约占58%)分布于走廊中部冲洪积平原;(3)各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非常重要和极重要综合服务功能区约占3.2%,位于走廊中部的黑河干流缓冲区内;中等和一般重要地区约占20%,分布在山丹和民乐境内祁连山、焉支山、龙首山附近;(4)黑河中游可分为祁连山森林草地生态区、走廊冲洪积平原农田生态区和走廊北部平原灌丛荒漠生态区3个生态区8个生态功能区,依其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和生态控制区3类,进而提出了对应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