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99篇 |
免费 | 669篇 |
国内免费 | 6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30篇 |
大气科学 | 489篇 |
地球物理 | 531篇 |
地质学 | 1606篇 |
海洋学 | 205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935篇 |
自然地理 | 37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343篇 |
2020年 | 317篇 |
2019年 | 356篇 |
2018年 | 277篇 |
2017年 | 383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461篇 |
2013年 | 584篇 |
2012年 | 525篇 |
2011年 | 556篇 |
2010年 | 463篇 |
2009年 | 395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05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340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55篇 |
2001年 | 226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随着海南省进一步开放发展,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加强,生态保护需求日益增强。利用4期(1990、2000、2009、2015年)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研究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并分析了其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①耕地和林地是海南岛海岸带地区的主要土地类型。②25年间,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整体较高且逐年上升,2000—2009年土地利用强度增速最高,达2.03%;海口市和澄迈县土地利用强度4期均值最大,分别为300.5和286.1。③25年来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状况呈下降趋势,57%的海岸带市县实际生态承载压力增长了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2.
通过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对中亚热带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峰值出现在16:00,但坡耕地均出现在14:0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呼吸速率在12:00—16:00之间达到一天的最大值,而在6:00达到最小值,但杉木林与木荷林土壤呼吸速率在夏季呈现出不规则的多峰变化,不同季节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杉木林与木荷林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的目变化幅度较小,果园的最大;土壤呼吸速率的均值大小顺序为:经济林〉木荷林〉坡耕地〉杉木林〉果园,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杉木、木荷2种人工林用地冬季Q10值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夏季与秋季,而坡耕地、经济林与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以春季的Q10值最大,秋季最小;Q10值随土壤碳质量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3.
Kenneth R. Young 《Geographical review》2019,109(2):258-264
144.
北京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空间异质性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地制度转型和空间重构背景下,价格信号在土地区位配置及空间结构塑造方面发挥出有效性。基于北京市2004-2009 年居住用地出让地块微观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对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有效检验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 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重点小学、轨道交通和公园等设施便利性因素在不同区域对地价的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② 相比于特征价格模型和空间扩展模型,GWR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土地市场空间异质性的离散性、突变性和跳跃性,因而其对居住用地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刻画和居住用地价格的预测最为准确。③ 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表明居住用地子市场存在的可能性,利用GWR模型对地价影响因素的估计可以为土地子市场的划分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5.
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3维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5-2013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值;并通过ESDA分析技术、耦合度及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995-2013年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上呈提升趋势,且效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差异显著;2)相邻城市单元表现出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和宁杭地区,向皖江、绍甬地区演化,而效益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的耦合度不高,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化,仅个别城市效益系统耦合较好,呈"点"状形态分布;3)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及土地市场化3个主要驱动力综合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基于ENVI 的唐山湾三岛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山湾三岛2010年10月10 m分辨率的SPOT5多光谱数据源,采用不同分类方法进行识别和判断,并对比不同分类器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和分类精度。有针对性地探究海岛土地利用遥感分类过程中不同方法的优劣,获取最适于岛陆地区土地利用的遥感分类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和海岛陆域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相关规定,将唐山湾三岛主要分为滩涂、裸地、林地、草地、居住区、内陆水体和潮间带(潮水覆盖区)6类。并分别构建结合人为控制的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系统,参照更高分辨率影像、先验知识和野外调查资料,评价分类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的吻合程度,最终通过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指标对各分类器精度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7.
陕北榆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1~2001 年NOVAA/AVHRR 和1998~2004 年SPOT VEGETATION 归一化植被 指数(NDVI) 数据, 对榆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进了定量研究, 并且利用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 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榆林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改善, 其改善状况集中于8、9、10 月份; 植被 覆被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部植被覆盖改善的趋势明显, 且变化比较平稳; 南部增加趋势 不明显, 有的地方还呈下降趋势, 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48.
Yongguang Sun Xiuzhen Li Yanlong He Yue Jia Zhigang Ma Wenyong Guo Zaijun Xin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12,22(2):154-166
To identify impact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s of natural plants community in reclamation area, with survey data from 67 plant quadrats in July 2009, soil properties data from 216 sampling points in April 2009, and TM (30 m) data in 2006, 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plants community in different time of the Fengxian area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analyzed with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TWINSPA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A)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reclaimed area are mainly mesophytes and helophytic-mesophytic transitional communities, showing a gradient distribution trend with the change in reclamation years. Species richness (MA), species diversity (H)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als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eclamation years. Nevertheless, they appear to decline slight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reclamation period (> 30 years). 2) With the rise in land use levels, the changes in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diversity tend to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species dominance (D), however, tends to decline;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s slightly.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t communit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land use levels (R = 0.55, p < 0.05), soil moisture (R = 0.53, p < 0.05), soil salinity (R = 0.43, p < 0.05) and reclamation time (R = 0.40, p < 0.05).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介绍了“2007-2008国际极地年”期间在南极东部大陆边缘伊丽莎白公主地区进行的风场结构观测实验。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该地区冰盖上的近表面风场主要是由下降风控制,而沿海地区的风场则由于海陆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呈现出冰盖下降风与局地海陆风交互作用的特点。个例研究表明在冰盖下降风占优时段内,伊丽莎白公主地区的近表面风场具有相当规律的日变化特征,太阳人射辐射规律的日变化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多普勒声雷达对风场垂直结构的观测表明,150 m以下的各高度水平风矢量的变化特征与近地面层风场近似一致,冰盖下降风和海陆风旺盛阶段,偏东风和偏西风的高度可达650 m之高。 相似文献
150.
Nuclear power plant siting provided the first significant public opportunity to examine nuclear safety and to affect nuclear policy. These discussions were prompted and fueled by perceptions of nuclear risk. Now, as we begin the process of nuclear decommissioning, we are finding that power plant removal—unsiting–is also likely to attract public intere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how we are likely to react to this emerging theme, applying these findings within a land use context to see if it is likely to produce issues salient to the public. In so doing it also examines how these issues could affect decommissioning timing and type. It suggests that the most likely prospect is that power plants will remain on the landscape long after they are clo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