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46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热带海洋浮标站点观测资料,分析热带区域海水温度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结果表明:热带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具有不对称性的日变化特征。SST日较差与天气状况关系密切。有降水日的SST日平均值和幅度均低于无降水日,其不对称性具有区域性差异。在不同ENSO位相年份下的SST日平均值和振幅变化具有区域性,太平洋西部(Western Pacific,WP)的平均值和振幅差距较小,太平洋东部(Eastern Pacific,EP)和印度洋(Indian Ocean,IO)区域在El Niňo年的日平均值和振幅均大于La Niňa年。SST随季节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WP区域SST的日平均温度和振幅在秋季最大,冬季最小;而EP和IO区域的日平均温度和振幅在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SST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显著,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降水和风速随季节变化的调制。此外,在季节内振荡时间尺度上,海水温度在200 m深度内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海水温度出现最大变率的中心位于100~150 m的深度范围内。不同区域由于温跃层深度不同,最大变率位置也有所差别。对海水温度变化特征分析可以为海—气耦合模式提供观测依据,以便准确地评估模式对海水温度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2.
Based on the reanalysis data of monthly mean global SST and wind from the NCEP/NCAR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rain seasons in 124 sta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06, we applied the analytical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mposite analysis and a significance testing method to two sets of samples of average differences. The goal i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ic (SH) SST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Yunnan from January to May so as to identify the key time and marine regions. Physical mechanism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sea level wind and the key marine regions on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Yunnan’s rain sea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inde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ST in SH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Yunnan. The key areas for influenc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a region called “West Wind Drift” in the SH, including the Southeast Indian, southern Australia, west coast of eastern Pacific off Chile, Peru and the southwest Atlantic Magellan. Besides, the most significant marine region is the west coast of Chile and Peru (cold-current areas of the eastern Pacific). Diagnostic analysis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monsoons in the Bay of Bengal, a cross-equatorial flow in the Indian Ocean near the equator and southwest monsoon in India weaken during the warm phase of the Peruvian cold current in the eastern Pacific. Otherwise, they strengthen.  相似文献   
53.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顾薇  李崇银  杨辉 《气象学报》2005,63(5):728-739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的年代际变化,其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两地夏季降水的位相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对于更长的时间尺度,用正交小波分析了周期大于28 a的年代际变化,这种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出“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两种形势,说明两地降水还存在着更长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对于两地降水的这种长周期变化,分别选用不同位相的17 a为代表进行海温、环流形势的合成分析,对比发现两阶段所对应的海温、环流形势具有极明显的差异。最后,用近期的海温、环流形势与上述两种位相的海温、环流形势进行对比,讨论了未来降水型的可能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4.
利用 195 8- 199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面温度及南宁地区后汛期 (7~ 9月 )降雨量资料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 :南宁地区后汛期降雨量与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的海面温度存在相当明显的遥相关关系。对 1996- 1999年后汛期降雨量进行预测试报 ,并经 2 0 0 0年实际应用 ,得到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利用 1981—2019 年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降水资料,对山东5月降水多(少)雨年环流特征进行分型,分析前期海温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典型多(少)雨年,亚洲中高纬环流呈“-、+”(“+、-” )距平分布,盛行纬(经)向环流,东亚大槽偏弱(强)。前期冬春季黑潮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是影响山东5月降水的关键外强迫因子,黑潮区海温偏暖(冷)时,其上空500 hPa高度场为明显正(负)距平,低层风场呈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山东受异常东南风(偏西风)控制,加强(削弱)了水汽输送, 利于降水偏多(少)。热带印度洋偏暖年,山东地区 500 hPa高度场上表现为西低东高,低层处于异常反气旋后部的东南气流中,这与典型多雨年的环流特征基本一致,印度洋偏冷年对应环流特征与偏暖年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56.
梅一清  陈海山  刘鹏  李笛 《大气科学》2019,43(2):401-416
基于1979~2015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亚洲高空急流纬向非对称变异特征及其可能的外强迫因子。研究发现夏季亚洲200 hPa纬向风异常EOF第二模态(方差贡献为16.4%)主要表现出了急流纬向非对称的空间异常形态,反映了西亚和东亚区域急流南北偏移的反位相变化。通过进一步的诊断分析,我们发现急流纬向非对称变异与北大西洋海表温度(简称海温)和欧亚陆面热力异常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会激发出向下游传播的异常波列,夏季该波列在欧亚大陆上空的异常环流中心与急流纬向非对称相关的异常环流中心对应一致,其中东欧平原的异常反气旋和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异常气旋对西亚急流变化存在影响,东亚地区急流的变化与贝加尔湖北部异常气旋和贝加尔湖南部的异常反气旋有关。对比欧亚土壤湿度关键区内垂直环流,陆面热力异常可能会改变局地环流进而影响急流变异,且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7.
基于CRU逐月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1948—2016年中国中部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海温异常,进而解释不同时期影响干旱发生的背景场有何不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夏季降水以年际变化为主,周期长度为3.8 a和6.9 a,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足20%。然而,各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不同时期干旱事件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1960s、1970s,降水年际变化偏弱,相反地,多年代际变化正处于负位相的极小值期;1980s、1990s,多年代际变化位相转正;2000s初,年际变化明显增强。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对应的环流、海温背景场,发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及其引起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激发的纬向波列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1970s末PDO位相转变伴随的东亚夏季风突变是分别解释降水年际、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中部地区夏季干旱发生的关键因子及其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58.
胡桂芳  高理 《气象科技》2010,38(Z1):24-28
利用1951—2009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北太平洋海温、环流特征量、降水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经验函数正交分解(EOF)、子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技术,对影响山东2009年10月降水趋势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10月降水大致存在3种降水分布型;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背景上,2009年10月山东基本处于一个少雨或由少雨向多雨转换的气候阶段;2009年春季加利福尼亚冷流的减弱,2009年6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及6月起西太平洋副高持续的偏强、偏西、正常或偏南状态,各种指标均指示山东10月降水偏少的可能性大,预测与实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9.
This paper documents a decadal strengthened co-variability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AAO)and ENSO in austral spring after the mid-1990 s.During the period 1979–93,the ENSO(AAO)spatial signatures are restricted to the tropics–midlatitudes(Antarctic–midlatitudes)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SH),with a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oscillations.Comparatively,after the mid-1990 s,the El Ni o-related atmospheric anomalies project on a negative AAO pattern with a barotropic structure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the SH.The expansion of El Ni o-related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have a heightened impact on the meridional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SH,contributing to a weakened circumpolar westerly and strengthened subtropical jet.Meanwhile,the ENSO-related southern three-cell circulations expand poleward and then strongly couple the Antarctic and the tropics.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nsified connection between ENSO and SST in the South Pacific since the mid-1990 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rengthened AAO–ENSO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60.
2009年中国东北夏季低温及其与前期海气系统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依据中国东北地区拥有百年地面观测记录的长春和哈尔滨测站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资料,揭示2009年东北地区发生的迄今已有15年没有出现的夏季低温事件成因.结果表明:发生东北夏季低温时的水平和垂直环流结构均为低值系统,东北冷涡异常活动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因子;有利的年代际变化背景是,哈尔滨和长春6-8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尺度(≥9 a)的振荡值1999-2008年约-O.8℃/10 a,显著低于全球变暖东北区域响应的线性增暖值0.2℃/10 a(1961-2000年),与长春和哈尔滨夏季气温呈正相关的前一年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年代际振荡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与1994-2008年东北夏季高温的500 hPa平均环流距平场显著不同,北极涛动呈强的负位相分布,东北亚、阿留申和北大西洋上空为显著负距平区;2009年前一年冬季与明显低温的1972年的前一年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均呈显著的负位相,春季仍持续,且2009年前一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为拉尼娜位相,2009年春季明显减弱;2009年6-7月夏季东北冷涡活动异常强与4-5月500 hPa北太平洋地区超长波扰动转为定常波扰动槽有关;SVD和谐波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涛动的异常位相不仅是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的重要前期信号,还是大气中除了天气尺度的混沌分量外可提取的一种行星尺度稳定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