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太湖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及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记亮  张镭  吕达仁 《高原气象》2011,30(6):1668-1675
利用2005年9月-2008年6月AERONET太湖站的Level 2.0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中太湖光学厚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并非直线,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气溶胶粒子符合对数正态谱分布。单次散射反照率SSA的变化表明,冬季SSA值较小;春季SSA随波长增大而增大,8、9月SS...  相似文献   
32.
The first China-US joint dust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Lanzhou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USA, from April to June, 2008. The observation sites are located at Zhangye National Climatological Observatory, 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SACOL), and Jingtai with the Mobile Facilities of SACOL. The measurements of Particle Soot Absorption Photometer and TSI Integrating Nephelometer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erosol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ver Zhangye. The results are: the aerosol absorption, total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 present similar diurnal variation trends with their bi-peaks at 08:00 and 22:00, and they are generally higher in nighttime than in daytime. Their monthly average coefficient is the highest in April, and then drops in succession in May and June. Frequency analysis of aerosol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 shows that the magnitudes of SSA at 450, 550, and 700 nm are mainly within 0.7–0.9. The maximum frequency of SSA at 450 and 700 nm distribute at 0.8, and at 0.85 for 550 nm. The averages of SSA at 450, 550, and 700 nm are 0.72, 0.75, and 0.6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1-2008年广东省和全国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中,住宿业、饮食销售业和文化娱乐产业与全国相比有竞争优势;而长途交通、邮政通信和景区游览产业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国际旅游业并未出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34.
我国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奇异谱方法分析我国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以2~3a周期振荡为主,同时1a左右的准同期振荡也较强,和同期北半球平均气温的准周期性有差异,不过它们的准1a周期振荡随时间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非常相似。将我国大致分成7个区域,对7个区域代表站气温进行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各区气温的准周期振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互不相同。华北、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4区气温以1a周期振荡最为显  相似文献   
35.
诸多研究表明在第四纪阶段,气候变化的主导周期曾发生了从4lka向100ka转变。但对于周期转型发生的时间,周期转型的模式是渐变还是突变,以及周期转型发生的原因仍处于纷争之中。笔者运用带通滤波、奇异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数学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自然伽玛(GR)曲线、宝鸡黄土粒度曲线,以及ODP677孔、ODP659孔、ODP758孔的δ^18O记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期转型开始时间大致始于1.4Ma~1.2Ma,此后经历了一个地轴倾斜周期逐渐减弱,偏心率周期逐渐增强的过程,至0.8Ma之后偏心率周期的主导地位才最终确立,因此周期转型的模式是逐渐过渡的。  相似文献   
36.
图们江流域气温的低频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奇异谱(SSA)结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图们江流域近50a气温的低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的气温有明显的年际周期振荡和上升的长期趋势变化及突变,年际振荡周期主要是8a、准3~4a和准2a。3~4a的周期振荡主要与ENSO有关,且其变化超前ENSO的年际变化;而准2a振荡(QBO)则主要与印度洋海洋-季风系统的低频振荡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变化有关,并且都表现为最大滞后相关关系。气候突变发生在1972年,1972年以后年平均气温距平值由1972年以前的-0.36℃上升为0.22℃。1972年以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72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1953~2002年总体上表现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7.
江苏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动过程和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江苏沿海处于长江三角洲持续徐缓沉降区的3个验潮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EMD方法和SSA方法进行海面波动的过程和趋势分析。通过迭加EMD提取的长期趋势和长周期组分获得修正的长期趋势,利用SSA对剩余组分进行分解,获得各站位小尺度的海面波动周期序列,各站位间均能较好的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修正的长期趋势分量,建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对各站位未来百年相对海面变化的上升值进行预测和对比。  相似文献   
38.
基于MSSA同时提取多个GPS站点高程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信号,主要包括1 a项与0.5 a项。MSSA利用重建成分进行信号重构时,可从原始时间序列中提取有用信号,并剔除干扰噪声。将MSSASSA各自获取的前10个奇异谱方差所占百分比和重构信号进行对比,MSSA重构曲线中只包含多个站点的时变与具有共性的季节性信号,有效消除了单个站点特有的噪声与局部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SSA方法分析哈尔滨近98a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得出哈尔滨近百年气温是增温倾向;年代际变化1909~1955年升温,1956~1969年微弱降温,1970~2006年明显升温;年际变化主要有2.315a年和4.06a振荡;月际变化主要存在8.33个月振荡。  相似文献   
40.
西北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ACOL(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2012年AERONET(全球气溶胶自动监测网)level 2.0和太阳短波辐射计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与辐射影响。利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平面平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检验TOA(大气层顶)处辐射强迫为正的原因。BOA(地表)、TOA、Atmosphere(大气)的辐射强迫年均值分别是-59.43 W m-2、-17.03 W m-2、42.40 W m-2,AOD(光学厚度,550 nm)年均值0.37,α(波段的波长指数,440~675 nm)年均值0.91,变化趋势与AOD位相相反,当AOD为0.3~2.2时,α很小(0.0~0.2),表明粒子尺度很大。SSA(单次散射反照率,675 nm)年均值0.93,g(不对称因子,675 nm)年均值0.68,复折射指数(675 nm)实部年均值1.48,虚部0.007。复折射指数实部的年变化趋势与AOD一致,虚部与AOD反位相,所以西北地区多为粗模态散射性气溶胶。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率最大值出现在0~2 km,随高度递减。冬、夏半年在地表加热率分别是2.6 K d-1和0.6 K d-1;季节变化中,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在地表的加热率依次是2.5 K d-1、1.4 K d-1、1.2 K d-1和0.2 K d-1,主要因为秋季气溶胶的吸收性大于春季。地表反照率和SSA对TOA正辐射强迫贡献率分别是22.5%和7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