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554篇
测绘学   786篇
大气科学   528篇
地球物理   546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张华春  马育兰 《青海气象》2005,(4):41-42,54
本文通过对GFE(L)型雷达和GTS(1)型数字探空仪在我站使用以来,对业务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和建议,以便探空员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22.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is one of several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VHMS) deposits with industrial value and is also a typical example of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and metallogenesis during the Caledonian orogeny. We conducted systematic lead-sulphur isotope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Tongyu deposit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Twenty-six sulphide samples yielded clustered δ~(34)S_(CDT) values of 1.13‰-3.36‰, average 2.22‰, and show a tower-type distribution,implying that the sulphur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 mantle source.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phides(~(206)Pb/~(204)Pb = 17.59225-18.56354, average 18.32020; ~(207)Pb/~(204)Pb =15.51770-15.69381, average 15.66217; ~(208)Pb/~(204)Pb= 37.99969-39.06953, average 38.52722) are close to the values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206)Pb/~(204)Pb= 18.10678-18.26293, average 18.21158; ~(207)Pb/~(204)Pb =15.63196-15.68188, average 15.65345; ~(208)Pb/~(204)Pb= 38.43676-38.56360, average 38.49171), thus consistent with the Pb in ores and volcanic host rocks having been derived from a common source that was island-arc Pb related to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Qinling oceanic crust triggered dehydration of the slab, which generated a large amount of high-oxygen-fugacity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 The fluid rose into the mantle wedge, activated and extracted metallogenic material and promot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The magma and ore-forming fluid welled up and precipitated, finally forming the Tongyu VHMS copper deposit.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认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的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约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湖北清江和尚洞岩壁放线菌物种组成及其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关系,分别采集该洞穴无光区风化岩壁样品2份(W1和W2)和弱光区风化岩壁样品1份(W3),采用经改良的5种已知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及1种自主设计的风化岩壁浸汁培养基两种策略优化设计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并选择放线菌特异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3份风化岩壁样品中共纯化到放线菌72株,分属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4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9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1株)、冢村氏菌属(Tsukamurella,1株)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1株),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无光区样品W1和W2分离到菌株较少,分别为9株和10株,而弱光区样品W3分离到菌株较多,为53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与洞穴碳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相似文献   
26.
中国区域高空三种气温、湿度资料交叉对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余君  李庆祥  廖捷  牟容  李奇临 《气象》2016,42(6):743-755
本文对比分析了2011—2013年中国区域L波段探空气温、湿度廓线,COSMIC掩星气温、湿度廓线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气温、湿度廓线之间的差异。对比显示,从时间变化来看,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除10 hPa以上的少数层次外,三种气温资料之间互相吻合较好,彼此偏差范围在±0.4℃之间,偏差标准差在1~2℃,对流层中高层,L波段探空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气温偏高,与COSMIC相比,L波段探空偏高最高可达到0.64℃。而对于相对湿度,三种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对流层中低层到对流层顶L波段探空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干,且有较明显的昼夜、季节和区域差异:白天、春夏季和南方潮湿气候区域偏干更明显。一般来说,在对流层顶附近区域,L波段探空相对湿度偏干较明显,200 hPa附近及以上L波段探空相对湿度转为偏湿。在对流层顶以下,L波段探空与COSMIC掩星、ERA-Interim再分析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对流层顶以上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下S2S尺度可预报期限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RMM指数相比,季节内IPCO指数可预报性更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1天左右,比RMM指数高出2周以上;(2)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最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0天以上,其中季节内IPCO是该地区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其贡献达到6天,占总可预报期限的25%以上;(3)随着季节内IPCO的演变,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有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可预报期限异常的传播和振荡。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期限正负异常沿季节内IPCO传播路径,一支以赤道中西印度洋为起点北传至印度半岛,一支向东传播,经过海洋性大陆到赤道西太平洋后向北传播,到达日本南部。同时,可预报性异常的传播在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征,形成东西两极振荡,当季节内IPCO向正位相发展时,东印度洋具有更强的可预报性,西太平洋具有更弱的可预报性,反之亦然。季节内IPCO的发展(衰退)可使东印度洋(西太平洋)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更强,表明模式预报技巧对此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8.
黄土丘陵干旱区地下水资源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固原县东部的黄土丘陵干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ETM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地下水资源遥感调查,识别对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土壤植被、水系特征等综合自然体的遥感特征,分析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的环境条件,提取遥感找水信息异常,圈定找水靶区,为探水井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9.
天气雷达作为龙卷风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较好地捕获并提前预警龙卷风。以2022年6月19日07时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的一次龙卷风为例,详细剖析龙卷生消及雷达监测预警过程。借助雷达智能预警软件,利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双偏振量和超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实时反演三维风场和分析龙卷碎片(TVS)特征,能够显著提高龙卷风监测预警水平。实例表明,本次成功地提前18分钟预警龙卷,进一步说明了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探测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0.
针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在新疆北天山西段的地震事件,分析新源、温泉和巴仑台3个台站记录到的波形资料,采取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出P、S波在多个频率点f的衰减系数Q-1P、Q-1S,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Q-1=Q0fη,得到该区域P波衰减系数和S波衰减系数。结果表明,新源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982 1、-0.978 1;温泉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1.049 7、-0.773 8;巴仑台研究区关于P波、S波的衰减指数为-0.870 0、-0.956 8。与中国云南地区关于P波、S波衰减结果相比,新源研究区域与云南的禄劝研究区地下介质衰减特性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