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147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322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65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青海共和盆地早全新世古风向重建及其对黄土物源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黄土与沙漠的过渡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受中纬西风与东亚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曾发生大范围的沙漠进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潜在物源区。恢复该区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环流格局可为重建东亚地区的环境面貌、探讨黄土高原的物源区、检验东亚地区古气候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对高原东北部的古大气环流特征却鲜有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保存有一系列的古沙丘,可为古大气环流的重建提供直接依据。本文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一处代表性新月形古沙丘开展光释光测年研究,并通过其平面形态和前积层产状恢复了当时的古风向。结果表明:共和盆地的风沙活动自早全新世以来开始显著减弱,此时近地面盛行与现今风向一致的西北风。前人的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部在冰期时很可能盛行西风,并存在广泛的荒漠化,因而很可能是黄土高原冰期时重要的物源区之一。而本研究指示,该区的盛行风向在早全新世以来转变为西北风,且荒漠范围显著退缩,导致其全新世不再是黄土高原的物源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盛行风向和荒漠范围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这种变化,为理解黄土高原的粉尘物源在空间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上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气候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径流的可能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 分析了全球变暖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温度、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状况, 并采用假定气候组合对未来数十年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的温度与全球变暖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近几十年来, 流域各个地方的温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降水变化因流域各地所处位置、地势、地形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受温度上升和主要产流区域降水大幅减少的影响, 近10余年来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呈持续递减的态势. 在未来几十年, 如果遭遇到气温升幅与降水减幅较大的"暖-干"气候组合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较大的减幅; 当气温变化不大而降水增幅较大时, 流域产水量将有明显的增加, 同时由于冰雪及冻土融水的补给, 此气候情景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径流量的增幅还将略大于降水量的增幅.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印支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形成与地幔差速环流的基础上,系统综合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基底构造对断裂构造的控制,深层构造对隆凹与断陷盆地的制约,伸展构造在陆内及陆缘外的表现,岩浆岩带的时空分布及展布特点等规律,依据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在时空分布上的宽阔性、方向性、迁移性、分带性,特别是深层构造对浅层断裂构造、伸展构造的制约,以及岩浆岩带、隆起与盆地等自西向东迁移特点,提出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强大地幔东向差速环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地质钻探小井眼条件下失返性漏失堵漏技术难题,开展了适用于地质钻探堵漏要求的聚合物交联凝胶研究。采用单因素优选法,优选了交联凝胶体系用各种处理剂,并以环保型植物胶GJ为成胶剂,加入交联控制剂N1及交联剂1号等组分,研制了一种延迟交联凝胶。该凝胶在广西某铀矿勘查ZK6-37-1孔堵漏成功应用,解决了2个孔段失返性漏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交联时间可控(交联时间10~75 min)以及较高的凝胶强度(承压≥6 MPa),在解决失返性漏失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及配套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日益广泛,用于煤矿勘探开发领域时,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十分关键。基于气举反循环钻进双壁钻具系统结构特点,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气举反循环钻进中岩屑被举升排出的临界速度模型,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考虑压缩气体的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建立了气举反循环钻进的启动风压模型。用Matlab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井深、气液混合器的下入深度、沉没比和钻井液密度都对启动风压有影响。计算结果为确定合理的启动风压奠定了基础,为空压机的合理选配提供了依据,对保证良好的钻进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 example of travertine fissure-ridge development along the trace of a normal fault with metre displacement, located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eogene–Quaternary Siena Basin, in the Terme S. Giovanni area (Rapolano Terme, Italy). This morphotectonic feature, 250 m long, 30 m wide and 10 m high, formed from supersaturated hot waters (39.9°C) flowing from thermal springs aligned along the trace of the normal fault dissecting travertines not older than Late Pleistocene (24 ± 3 ka). A straight, continuous fissure with a maximum width of 20 cm occurs at the top of the ridge, along its crest. Hot fluids flow from cones mainly located at the extremities of the ridge, where travertine is depositing. The travertine fissure-ridge shows an asymmetrical profile since it buries the fault scarp. The difference in height of slopes corresponds to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normal fault. Fissuring of the recent travertine deposits along the strike of the crestal fissure, as well as recent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lea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Terme S. Giovanni normal fault may be currently active. On the whole, the Terme S. Giovanni fissure ridge can be defined as a travertine fault trace fissure-ridge, adding a helpful example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ing and travertine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07.
目前大口径钻井施工中常用的泥浆正循环钻进存在着泥浆流速慢、携渣能力差、重复破碎严重、钻井效率低、钻头磨损快、能源消耗大、钻井事故发生率高等问题,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风管式气举反循环钻井工艺简单易实现,能有效减少重复破碎,钻进效率高,能源消耗少,钻头寿命长,成井质量好,对涌水和漏失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介绍了风管式气举反循环钻井工艺原理、专用钻具及其现场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8.
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炜韬  王鹰  王明年  李姝  王玉锁 《岩土力学》2007,28(11):2343-2347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冻融循环对不同含盐量和不同含盐类别盐渍土黏聚力的影响规律。从结晶体位置变化、微观结构、盐类性质及未冻结水含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一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向土中加入Na2SO4,或者是CaCl2,经冻融循环后黏聚力都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第1次和第2次循环为主要减小阶段;加入CaCl2后黏聚力的减小程度比加入等量Na2SO4后小;冻融循环过程中结晶体析出时位置的变化是土体黏聚力和干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经SEM图片分析,大孔隙占总孔隙面积的比例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盐渍土中CaCl2溶液的含量对冻融循环中黏聚力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张晓  张旭 《地学前缘》2022,29(5):322-333
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是第四纪冰期普遍存在的气候现象。这些事件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为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另一类为海因里希(Heinrich Stadial,HS)事件,后者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DO事件,因此也被称为 HS-DO事件。HS事件期间北大西洋冰架的融化一般对应DO振荡的冷相位,这与通常认为的冰架在较冷气候下体积增加并不相符。这两类事件在北大西洋重建数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其气候影响具有全球性。由于没有显著的外强迫驱动这两类气候突变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被确认以来,HS-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界关注的重点,且人们对其触发机理仍没有定论。本文基于目前对这两类千年事件的研究现状,集中总结了目前已有的可反映千年事件的重建数据,利用已有的模拟工作,重点回顾了现有的机制理论,评述了目前研究DO事件以及HS-DO事件的局限性,并对其后续工作,尤其是模拟部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水.含水层成因类型和现代河道分布共同控制着孔雀河流域地下咸淡水的空间分布格局;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不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