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朱效中 《探矿工程》2013,40(2):59-63
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因施工周期短、建井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小型国有企业、乡镇、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至今为止对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埋设井口定位管—锁口—泥浆循环系统—安装设备—钻孔—扩孔—洗井—下井筒—注浆止水(固井)—排浆—检查固井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2.
为改善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大口径嵌岩桩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运用Fluent软件对嵌岩桩施工用反循环钻头底喷孔水平倾角θd和扩压槽水平倾角θk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得到θdθk对反循环钻头抽吸系数ω的影响规律。在分析中发现原有反循环钻头中心贯通孔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循环钻头抽吸效果明显增强。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加工了一个直径为660 mm的反循环钻头,并进行现场钻进试验,试验效果良好,平均钻进效率为6.00 m/h,成功嵌入微风化岩层表面,能够满足嵌岩桩施工对嵌入微风化岩层和孔壁稳定、无塌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3.
弱胶结孔隙介质渗透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弱胶结孔隙介质化学注浆浆液充填及减渗的基本规律,采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粒径及细度模数的模型材料注浆前、后渗透系数、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过程中控制了注浆泵流量、浆液性能、静水压力等参数,共完成6个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模型材料注浆充填率在9%~41%之间,随着模型材料粒度及渗透系数的减小,注浆充填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注浆前、后模型材料的渗透系数随着有效粒径及细度模数的减小而逐渐减小,且减小的比例逐渐增加;注浆大幅地减小了材料的渗透性,各模型渗透系数减小幅度在84%~97%之间;注浆前各模型材料的抗压强度较低且较为接近,注浆后各模型材料的强度增加量在6~10倍之间,且强度增量表现为随着模型有效粒径及细粒模数的减小而逐渐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4.
岩土体爆炸破坏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开展小当量集团装药在不同埋置深度时的土中爆炸效应分析研究,在LS-DYNA框架内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耦合方法(SPH-FEM)的砂土地基爆炸效应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浅埋装药时最大爆坑深度到达时刻远在最大爆坑直径之前,地基表层砂土体剪切流场对爆坑直径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药包埋置深度的增加存在一个临界爆坑直径,爆坑直径近似认为只与药包当量和埋置深度相关,经简化与经验假定之后得到的爆坑直径与埋药深度之比与比例距离近似呈直线关系;砂土中爆炸波在近区表现为强间断的冲击波形式,压缩作用是造成近区砂土大变形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在爆炸远区则转变为连续的应力波形式;土中爆炸波峰值压力随比例爆距的衰减规律与经验曲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基工程的抗爆设计及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5.
裂隙性介质因其复杂的结构和可观的藏储量一直是资源勘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Hudson裂隙理论对裂隙介质中不同裂隙参数(数密度、角度、纵横比)下变化井径的井场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如下结果:在裂隙数密度较小的情况下,纵波、横波以及斯通利波幅度对井径变化响应较敏感;在裂隙角度较大的情况下,斯通利波幅度对井径变化响应较敏感;在裂隙角度较小的情况下,横波幅度对井径变化响应较敏感;在裂隙纵横比较小的情况下,纵波、横波以及斯通利波幅度对井径变化响应较敏感;在频率-波数二维谱中,随着井径的增大,波动激发强度峰值所在的频率带以及波动的首次激发频率都向低频区域移动。由此认为:弹性波在裂隙性介质中传播时在受井径变化的影响下产生规律性响应,应用Hudson裂隙理论模拟裂隙介质的井场响应可以系统地分析裂隙参数和井径变化对声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进而指导实地裂隙储层声波测井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86.
???????????????????????????????????????б??????????t??????????????????????????????????????????????????????????????????????????????????????DEM??  相似文献   
187.
砂田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砂田(GSMF)表面覆盖的砾石层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于2004年春布设试验,分别为砾石覆盖厚度试验、覆盖砾石粒径试验和不同粒径砾石按不同比例混合覆盖试验。于2009年5月对未经扰动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组成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土壤剖面深度分别为0~1 cm、1~2 cm、2~4 cm和4~20 cm。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当土壤表面覆盖的砾石粒径越小或者组成覆盖层的砾石以小粒径为主时,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积累和细菌的生长,反之则利于放线菌的生长,粒径范围在1~8 cm时,较利于真菌生长,在砾石覆盖厚度试验中观察到有超过50%的真菌分布在0~1 cm深的土壤剖面中这一特有现象。砾石层覆盖厚度为7~9 cm时,最适宜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18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小沉降量。针对珠海地区的淤泥质土,进行了4种垫层厚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荷试验,并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3D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得到的4种垫层厚度复合地基的沉降曲线与现场试验的沉降曲线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吻合。采用此模型计算了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研究了桩径、桩距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影响,并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9.
Blood samples were withdrawn from dorsal aortic cannulae in shortfin eel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cute exposure to hypoxia and to forced swimming. Both hypoxia (PIO2 < 40 mm Hg) and forced swimming at 24 cm s‐1 abolished apnoeic periods and increased ventilation. The fall in PaCO2with hyperventilation, raised pH and thus increased the oxygen carrying capacity of arterial blood. The Root effect influences shortfin eel blood up to pH 8.0, at 17°C and has an effect on arterial oxygen content. It cannot be responsible for all of the increased oxygen content during swimming and in recovery from swimming and hypoxia; ventilatory and/or circulatory changes must account for the rest. Hypoxia, but not swimming, produced a rise in dorsal aortic blood pressure. The bradycardia of hypoxia was deeper than that which accompanies apnoeic periods in air‐saturated water.  相似文献   
190.
Seismic ground faulting is a severe hazard for continuous buried pipelines.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pipe behavior, most frequently via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if any, physical modeling and tests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modeling approaches and assump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five pairs of centrifuge test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behavior of buri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pipelines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ing. Parameters considered are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fault offset rate, relative burial depth (H/D), and pipe diameter. The centrifug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pipe behavior, specifically pipe strain, is nominally not affected by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fault offset rate when the pipe is subjected to strike-slip fault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burial depth ratio (H/D) and pipe diameter influence peak pipe strain, and in some cases, the ground soil failure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