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31篇
  免费   8131篇
  国内免费   11410篇
测绘学   4322篇
大气科学   5607篇
地球物理   9836篇
地质学   30054篇
海洋学   5436篇
天文学   2171篇
综合类   3388篇
自然地理   7358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1373篇
  2021年   1551篇
  2020年   1632篇
  2019年   1875篇
  2018年   1501篇
  2017年   1793篇
  2016年   1958篇
  2015年   2091篇
  2014年   2584篇
  2013年   2488篇
  2012年   2853篇
  2011年   3039篇
  2010年   2618篇
  2009年   3112篇
  2008年   3082篇
  2007年   3438篇
  2006年   3318篇
  2005年   2925篇
  2004年   2720篇
  2003年   2639篇
  2002年   2368篇
  2001年   2073篇
  2000年   1922篇
  1999年   1775篇
  1998年   1530篇
  1997年   1425篇
  1996年   1293篇
  1995年   1075篇
  1994年   1132篇
  1993年   958篇
  1992年   748篇
  1991年   538篇
  1990年   475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283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The conventional narrative regarding the American reception of George Perkins Marsh, author of Man and Nature (1864), is that his work and ideas were “lost,”“forgotten,” or “neglected” until Lewis Mumford “rediscovered” him and introduced him to geograp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through The Brown Decades (Mumford [1931] 1955) and until Carl Sauer made him known to the profession at large beginning in 1938. This article upends the conventional narrative by looking at earlier references to Marsh's later versions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were published as The Earth as Modified by Human Action from 1874 to 1907. Analysis reveals that a number of geographers and historians cited these editions between 1875 and the early 1950s. Examining the legend of loss and rediscovery suggests the value of methods utilized in reception studies for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geography.  相似文献   
322.
本文以澜沧江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3.
资源的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杂系统,此系统具有补偿性的反馈结构和非线性行为的特点。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特征,资源管理的决策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运用系统基模的分析手段,可以更好地总结自然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其结构特征,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认识、分析、预见和管理资源的能力,提高政策的长期有效性。文章通过分析公共的悲剧、增长的极限、缺少及时的有效投资、不可避免的波动、转嫁问题和扩大的冲突6种资源管理系统基模的行为和结构的定势,介绍了系统基模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24.
王若宇  黄旭  薛德升  刘晔 《地理科学》2019,39(8):1199-1207
基于2005~2015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统计地图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中国高校科研人才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包括港澳台数据),并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的高校科研人才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不均衡性,总体趋势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科研人才高度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②高校科研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热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冷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2005~2015年,高级职称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减弱,而中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空间集聚程度有所加强;③人才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和层次、公共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是所有高校科研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职称差异的角度来看,薪酬和失业率等经济因素仅对初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医疗、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才政策仅对中高级职称科研人才的分布有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层次对各种职称人才的分布均有影响;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东部高校科研人才受到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25.
长江三峡地区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意义重大;区内农业、水能、矿产和旅游等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区域经济开发的交通、能源、出入通道等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326.
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白罗  谭振辉 《山地学报》2003,21(2):201-209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色土 ,保护生态环境 ,为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提供实践指导 ,对紫色土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全垦、带垦、水平梯土、水平梯土撩壕、鱼鳞坑等 5种整地方法的土壤以及对照地 (不整地 )的土壤侵蚀量 ,观测了各种整地方法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同时 ,对栽植在紫色土和板页岩红壤上的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法土壤侵蚀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全垦 (81 4t·hm-2a-1,以下单位均为t·h-2 a-1) >带垦 (63 6) >水平梯土 (3 8 7) >水平梯土撩壕 (3 1 8) >鱼鳞坑 (2 4 3 ) >对照(2 1 1) ;不同整地方法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按由好到差的顺序排列为水平梯土撩壕、水平梯土、全垦、带垦、鱼鳞坑、对照 ;在一般抚育管理条件下 ,在紫色土坡地生长发育较好的树种或品种有板栗、枣树、杨梅、枇杷、萘李、甜柿、水蜜桃 ,生长发育一般的树种有茶树、无核蜜柑、柚子 ,生长发育较差的树种有脐橙、柑、葡萄 因此 ,在坡度不大 (<2 5°)的紫色土坡地营造经济林时 ,整地方法采用水平梯土撩壕为宜 ,栽培树种可选择板栗、枣树、杨梅、枇杷、萘李、甜柿、水蜜桃 ,还可选择无核蜜柑、茶树、柚子等  相似文献   
327.
广州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及其控制:以越秀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汉豪 《热带地理》1995,15(2):103-108
随着广州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越秀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对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控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28.
回顾了我国现行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标准的制订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联合国国际储量/ 资源分类框架》。通过新颁发的《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国家标准与我国现行分类及联合国框架的对比,阐述了其主要特点及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329.
新物质主义是对消费地理研究中呼吁"重返物质"的补充和超越,论文旨在从新物质主义的视角审视消费地理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行动者网络理论、拼装体理论、超越人类理论和非表征理论等新物质主义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现新物质主义强调物质的能动性、动态性及其对消费网络的影响能力,受此影响,消费地理研究对空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物质性...  相似文献   
330.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插核手术后的第1、第2、第3、第10、第15、第20、第30和第60天,抽取育珠贝血清,并研究其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珍珠囊发育初期(插核后3~10d),育珠贝血清的免疫因子ACP、AKP、CAT、SOD均比对照组(未经插核的马氏珠母贝)显著性增大(P<0.05),LSZ在插核后1~3d比对照组LSZ活性显著性增大(P<0.05);在珍珠囊发育中期(插核后第15~20天),各种免疫酶活性都逐渐降低;珍珠囊发育后期(插核30d后),育珠贝血清中的各种免疫酶活性都已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