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8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3596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792篇
地质学   473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848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新疆伽师及邻近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GPS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精度数据软件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GPS监测网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线精度达到了 10 - 8~ 10 - 9) ,获得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 .结果表明 ,伽师及邻近地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 ,地壳正快速缩短变形 ,主压应力为近南北方向 .各地块运动速率不同 ,平均应变率为 0 .0 4× 10 - 6 /a .  相似文献   
132.
根据华北地区1999年和2001年两期高精度GPS观测结果,通过与1992,1995,1996年和1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但比较微弱,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并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该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133.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mid-latitud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IDs) during the maximum phase of a major magnetic storm of 6–8 April 2000 are show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variations were studied by using data from GPS receivers located in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The nightglow response to this storm at mesopause and termospheric altitudes was also measured by optical instruments FENIX located at the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51.9°N,103.0°E), and MORTI located at the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Ionosphere (43.2°N, 77.0°E). Observations of the O (557.7 and 630.0 nm) emissions originating from atmospheric layers centered at altitudes of 90 and 250 km were carried out at Irkutsk and of the O2(b1g+X3g) (0-1) emission originating from an atmospheric layer centered at altitude of 94 km was carried out at Almaty. Our radio and optical measurement network observed a storm-induced solitary large-scale wave with duration of 1 h and a wave front width of no less than 5000 km, while it traveled equatorward with a velocity of 200 m/s from 62°N to 38°N geographic latitude. The TEC disturbance, basically displaying an electron content depression in the maximum of the F2 region, reveal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growing nightglow emission, the temporal shift between the TEC and emission variation maxima being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ltitudes. A comparison of the auroral oval parameters with dynamic spectra of TEC variations and optical 630 nm emission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4–4 mHz (250–2500 s periods) showed that as the auroral oval expands into mid-latitudes, also does the region with a developed medium-sale and small-scale TE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4.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应变最突出的部位为中国西南部西段的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及柴达木断块的北缘;③东西向应变西边缘变化最大.此外,由西向东还具有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④REN(东-北向剪切应变)与Rmax(最大剪切应变)数值较大的区域分别是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柴达木断块的西部、川滇菱形块体,以及阿拉善、祁连及塔里木断块的交界区;⑤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西界数值最大,东部数值最小(除燕山构造带外);⑥西部西区主压应变为南北向,主张应变为东西向.西部东缘区主压应变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变为近南北向.川滇菱形块体主应变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部地区为东西压南北张,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⑦中国大陆的应变模式可能是断块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组合.此外,小尺度优势应变可能是剪切应变.造成上述结果除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及边界耦合有关外,还与深部物质的活动及地壳介质的物性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指出,由于GPS测站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那么,由此而来的应变场,其应变尺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5.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地壳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GPS观测资料求出的水平地应变和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计算出的速率强度累积率,研究了包头-大同地区1992~1995年、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各时期的应变特征,并对包头6.4级(1996年5月3)地震前后的地应变进行对比,认为以压应变为主导的高值区可能是未来强震孕育的地区.面应变、主压应变、剪应变和趋势累积率同时较高的地区,强震危险性较大.一般低应变区和张应变为主导的地区,孕育强震的可能性小,属于比较稳定的地区.1992~1999年包头-大同地区的GPS水平应变的演变,反映了1996~1998年地震幕的孕育发展及结束的全过程.以压应变为主的高应变区和应变梯度带可作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判定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6.
该系统提供了航空红外遥感资料的袢时采集和传输,为及时开展地震野外调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该系统由红外传感器系统、机载站图像和数据实时处理系统、机载站通信系统、转发站通信系统、地面站接收系统、地面站图像和数据实时处理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37.
The Granada Basin (Central Betic Cordillera),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is currently subjected to NW-SE compression and NE-SW extension. The present day extension is accommodated by normal faults with various orientations but particularly with a NW-SE strike. At the surface, these active NW-SE normal faul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NE part of the Basin. In this part we have selected a 15-km long segment where several active normal faults crop out. Using the marine Tortonian rocks as a reference, we have calculated a minimum extensional rate of 0.15-0.30 mm/year. The observed block rotation, the listric geometry of faults at dep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y over the whole Basin, indicate that this rate is a minimum value. In the framework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 a non-permanent GPS-network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central sector of Betic Cordillera to monitor the crustal deformations. The first two observation campaigns were done in 1999 and 2000.  相似文献   
138.
该文介绍了一个基于 3G集成的 12 0急救系统的设计 :信息流的分析 ,系统结构组成 ,以及构建 12 0急救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并对与GIS、GPS技术联系紧密的三个重要部分进行分析 :1)系统构件关系设计 ;2 )数据收录处理 ;3)急救车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39.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