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23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胶州湾1898—2008年气温和降水、1962—2008年的水温和盐度四个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百年来胶州湾地区气温的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1920年前后到1950年的30年间,年平均气温的年变率为0.028℃,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年平均气温的年变率为0.031℃。升...  相似文献   
932.
艾比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径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龙 《盐湖研究》2011,19(2):11-15,24
利用艾比湖流域5个气象站4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艾比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近45年当中,艾比湖流城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艾比湖流城气候变化对区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近45年来艾比湖流域气温存在着明显变暖的总趋势,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在冬季,而春季变暖的趋势较为缓慢;2)近45年来艾比湖流域降水量呈现增多趋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降水量明显偏多,其中夏半年降水量增长趋势率要高于冬半年降水量增长趋势率;3)艾比湖流域主要河流年径流的多年变化不大,总体上博尔塔拉河下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而精河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博尔塔拉河下游地表径流对博乐站年降水量有正响应,精河地表径流对精河水文年降水量有正响应;4)变暖也造成了河湖水质的不断恶化,艾比湖和河流下游水体的矿化度逐年升高,水体化学类型由碳酸盐型向碳酸盐—硫酸盐型再向硫酸盐—氯化物型过渡。  相似文献   
933.
The deserts of North America and elsewhere may serve as ‘ecological petri dishes’ that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general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GCC) as these region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warmer and drier at faster rates than other terrestrial regions. We highlight the biological and societal responses to such shifts i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predicted to vary with GCC, and we introduce the term tolerance mechanism (TM) to inclusively describe the means by which organisms of natural systems or human society cope with such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We review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iological TMs and water availability, temperature, and energy resources, as well as describe societal TMs. We create a simplified conceptual model to pred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Ms in the context of GCC and conclude that, although currently functional, some desert TMs (e.g., biological adaptations by long-lived taxa) may be outpaced by GCC. We finish with suggested future TM-relat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934.
We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ssociated with grazing exclusion on vegetation by studying 24 grazed-ungrazed paired sites in Patagonia (Argentina). Our objectives wer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razing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plant diversity,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ucture of the plant community. This study across the shrub-grass steppes of Patagonia highlights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getation response to a major disturbance factor we show that shrub encroachment is not a generalized response of the steppe to grazing. Grazed areas presented lower richness and diversity than exclosures. Physiognomic changes (as describe by relative abundance of plant functional types) we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ose observed at the species level. Thes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status of the shrub-grass steppes of the Occidental district of Patagonia can not b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contrasting physiognomic states as in the case of the grass steppes of the Subandean district. Forbs and a few mesophytic and xerophytic grasses are the key elements to identify the condition of the steppe. Monitoring programs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s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935.
本文检验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ECMWF和GRAPES以及中央台格点产品(以下简称SCMOC)和省台格点产品(以下简称SPCC)4家降水预报产品逐24h未来5天在贵州的预报质量,结论如下:(1)ECMWF和SCMOC与实况的相关系数最高,SCMOC和SPCC预报降水的变化幅度较观测偏大,而GRAPES预报降水的变化幅度较观测则是明显偏小。(2)SCMOC的晴雨准确率最高,除在72h预报时效SPCC的准确率略高于SCMOC外,其余预报时效SPCC准确率均低于SCMOC,表明SPCC的订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3)在小雨量级,4种降水预报产品的TS评分相差不大,ECMWF和GRAPES的ETS评分明显低于SCMOC和SPCC,其中GRAPES的TS评分在5个预报时效内均高于ECMWF。在中雨量级,前3个预报时效内ECMWF的TS和ETS评分均高于其他三家,ECMWF在5个预报时效内预报有降水的次数大于实况出现的降水次数,但空报次数并不是最多的,在后2个预报时效内,SCMOC的TS和ETS评分均是最高的,但与其他家相差不大。在大雨量级,24h和96h预报时效ECMWF的TS和ETS评分均是最高的,而在48h、72h、120h预报时效SCMOC的TS和ETS评分是最高的。在暴雨及以上量级,前3个时效内SPCC 的TS和ETS评分均是最高,且48h的TS评分空间分布也是最优的,表明SPCC对暴雨及以上量级在前3个预报时效内订正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936.
俯冲工厂和大陆物质的俯冲再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板块的俯冲系统可以比拟为一个工厂。再循环研究强调对俯冲物质各种组分的行为、去向的追踪和定量分析。沉积物俯冲和俯冲侵蚀作用导致陆壳物质返回地幔,初步估算表明,大陆物质返回地幔的速率与岩浆活动导致陆壳生长的速率在数量上大体相当,晚近时期陆壳的净增长速率可能近于零。大洋岛玄武岩地化特征上的多样性提示,沉入下地幔的板片可能从深部卷入地幔柱的源区。俯冲再循环过程对地壳、地幔的动力学和演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37.
6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华南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用1951-1991年6月份500hPa位势高度资料取得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资料序列,分析了脊线位置的变化。分析结果发现副高脊线位置与500hPa位势高度场、海面温度等关系密切。脊线位置具有显著的32年、5.3年、3.2年和2.3年振荡周期。6月份副高脊线偏北(南)华南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938.
采用1960~2012年5~6月中国东北地区实况降水资料,依据东北冷涡活动客观识别方法,研究东北冷涡活动对东北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每次东北冷涡过程维持时间以3~7天为主,且具有频发特征,东北冷涡降水累计量占总降水量的62.5%,给出冷涡降水月强度指数,与同期月降水量年际变化具有很好一致性;东北地区初夏降水与东北冷涡降水EOF分解主要模态十分相近,前两个模态分别为全区一致和东北、西南降水相反分布,各占方差贡献的46.8%与42.7%。冷涡降水具有显著“累积效应”,该累计效应可总体反映初夏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939.
为了利用人工增雨技术合理开发六盘山地区空中水资源,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水汽场、地形对当地降水的影响和空中水资源的特征及典型降水过程中云系的降水效率。本文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高时空分辨率ERA5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水汽的输送、地形强迫作用下的辐合抬升状况和地形云参量特征,并分别利用WRF模式数值模拟的输出结果和ERA5再分析数据,估算2016~2017年夏季自西向东移经该山区的多次混合降水云系的水凝物降水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六盘山地区具有较为丰沛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更强的水汽输送。受亚洲季风影响,夏季偏南风向六盘山地区输送了丰沛的水汽,山区成为相对湿度高值区;春、夏、秋季午后山区云量(CF)达70%及以上,夏季云水路径(CWP)和云光学厚度(COT)均明显大于周边地区。在夏季降水过程中,地形引起的动力场对降水有明显的影响,在日降水量5 mm以上强度的过程中,气流遇迎风坡地形产生明显辐合抬升,且辐合抬升越强时降水强度越大。夏季典型降水系统中,山区水凝物降水效率平均约为48.1%,空中还有较大部分的水凝物未能成为降水。因此作为水源涵养地的六盘山地区夏季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而降水量不足,空中水资源具有一定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