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623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612篇
地球物理   544篇
地质学   1415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187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31.
以手足口病为例,介绍了地理信息的空间统计技术在传染病时空传播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传染病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传染病聚集性分析、传染病扩散传播模式分析、传染病发病率空间自相关分析及传染病发病率空间回归模型预测方面的研究,为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32.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式匹配算法的性能,在对两种经典单模式匹配算法KMP和BM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模式匹配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KMP算法的"部分匹配"结果和BM算法的"后缀匹配"优势,对匹配过程中的字符移动距离做了优化。通过将改进算法与KMP算法、BM算法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证明改进的算法性能稳定,匹配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33.
中国城镇住房分配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化为主的分配体制转变,深刻地影响政府、单位和市场在住房产权管理角色上的变化。利用广州市老八区的"五普"和"六普"数据,从住房产权结构变化、住房产权选择和住房产权空间形态等角度,分析政府、单位和市场在住房供应、分配和空间配置等住房产权管理中的角色变化。广州市2000年以来的住房产权结构变化反映了单位退出住房供应角色、政府保障房供应力度不够、市场成为最主要住房供应主体等特征。住房产权选择影响因素表明家庭与单位、政府之间的组织联系逐步弱化,与市场间的社会联系日益成为主导,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收入等体现家庭与市场间的市场联系变量成为城镇居民住房选择的最显著影响变量。住房产权空间形态重构表明,2000-2010年间,中心城区单位提供的体制内住房比重大幅度下降,并逐步被体制外住房所替代,政府提供的体制内住房则向郊区或近郊区形成集聚,导致体制内外住房空间布局出现一定"倒置",住房来源过度市场化、住房供应主体变化和级差地租等因素是其重要形成原因。研究还显示,单位不再承担住房供应任务后,尽管政府在住房调控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未充分承担起住房供应任务,城镇居民住房来源"过度市场化"趋势。为此,政府应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并在区位上力求分散、均衡和避免郊区化,以避免加重保障房社区居民居住空间和社会空间上的双重边缘化。随着城市住房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城市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订过程中,更应关注快速全球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居民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等体现家庭与市场间的社会联系的变量对居民住房选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4.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能源生态效率兼顾能源利用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对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效率的度量。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1997-2012年省际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格局规模、格局强度与格局纹理三个方面分析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中国省际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偏低,低效率省份约占40%,广东、海南、福建位于能源生态效率值的最前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为主要的低能效地区。全国能源生态效率总体上呈U型演变格局,局部地区主要有增长型、波动型、突变型和平稳型等4种演变类型;2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在省际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全局与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低集聚区与低高集聚区,其中又以京津冀地区的集聚类型演变最为显著;3中国能源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效应,某一地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程度均强于相邻地区的误差冲击对该地区的影响程度;在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空间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35.
The planned construction of hundreds of hydroelectric dams in the Amazon basin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invaluable ‘clean’ energy resources for aiding in securing future regional energy needs and continued economic growth. These mega-structures, however,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terfere with natural ecosystem dynamics, and can cause noticeable tree los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hydroelectric dams affect the surround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forest disturbances, this case study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 GIS proximity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to extract and evaluate spatially-explicit patterns of deforestation (clearing of entire forest patch)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uced tree density) in the 80,000 km2 neighborhoods of the Brazil's Tucuruí Dam, the first large-scale hydroelectric project in the Amazon region, over a period of 25 years from 1988 to 2013.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ates of deforestation were consistent during the first three time periods 1988–1995 (620 km2 per year), 1995–2001 (591 km2 per year), and 2001–2008 (660 km2 per year). However, such rate dramatically fell to half of historical levels after 2008, possibly reflecting the 2008 global economic crisis and enforcement of the Brazilian Law of Environmental Crimes. The rate of forest degradation was relatively stable from 1988 to 2013 and, on average, was 17.8% of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were found to follow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across the dam neighborhoods, upstream reaches or downstream reaches at the distances of 5 km–80 km, suggesting that small and large-scale forest disturbances may have been influencing each othe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am. We further found that the neighborhoods of the Tucuruí Dam and the upstream region experienced similar degrees of canopy loss. Such los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ast expansion of the Tucuruí town, and the intensive logging activities alongside major roads in the upstream reservoir region. In contrast,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of forest disturbance was discovered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相似文献   
436.
东北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模拟及其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是保护耕地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以东北区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Matlab编程,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模型,模拟研究区2016年和2021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基于突变理论,采用蝴蝶突变模型确定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阈值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空间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的演变产生极大的影响;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增减及空间分布均会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2 1976-2011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按照当前发展状况,2011-2021年,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呈现互反性,建设用地及其他农用地的增加均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未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3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状态划分为安全状态、临界状态和危险状态三种;安全状态阈值范围为[-1,-0.2),临界状态阈值范围为[-0.2,0.2),危险状态阈值范围为[0.2,1]。4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若不采取适当措施,耕地利用系统安全将向危险状态突变,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437.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对中国内陆开放及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对1992-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历程及空间格局、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俄罗斯及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前双方贸易格局呈现以下特点:俄罗斯及中亚形成了以资源类初级产品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国则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等为主;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格局是边境贸易与地区产业专业化格局叠加的结果,进口贸易格局则受边境贸易及能源需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8.
体验性网络团购是一种消费者需要到店才能完成消费的特殊网络购物形式,因其服务范围的空间局限性,正在对消费地理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借助360团购导航网站,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规模指数、发展水平指数、集中化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体验性网络团购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空间错位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团购市场发展规模在中国省会城市的空间分配极不均衡,主要受东部发达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受西部地区部分内在增长极城市的驱动影响;2中国省会城市团购市场的发展主要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和"大规模—高水平"的两极化状态;3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团购市场规模扩张的根本动力,城市的网络零售市场消费潜力规模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发展水平也对团购市场规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中国省会城市团购市场的发展规模在空间上与消费者的需求潜力的错位程度较低,与购买能力错位现象较明显,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城市的团购市场规模发展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相似文献   
439.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及发展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格局发展并非均匀的发展,而是密度(Density)更为集中、距离(Distance)逐渐缩短、整合(Division)更为强烈的过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状态。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推进取决于密度的增加,区域发展取决于距离约束的克服,而区域一体化则取决于减少分割并增强整合,因此3D对于认识城市群区域发展及其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合适的框架。2上海、苏州和无锡表现为3D类型,常州和南京表现为"密度—距离"2D类型,杭州表现为"距离—整合"2D类型,南通等表现为"距离"1D类型,绍兴等表现为"整合"1D类型,扬州等表现出0D类型;3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心理距离、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性,弹性系数分别为1.727、0.218、0.102和0.237,而交通综合可达性作用不再显著,说明现阶段提升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比缩短各城市间距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40.
North Americans have had a profound affect on wildlife, especially migratory animals such as elk, bison, salmon, and many species of birds. Migration is a vital adaptation for these and other species. Yet despite this importance and the myriad ways in which people have influenced and understood migration, environmental geographers have devoted scant attention to i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animal migration in North American history. North Americans have affected and managed animal migrants in six primary ways: transforming migrant habitats; harvesting migrants; obstructing and facilitating migrants; working across borders; visualizing migrants; and accepting and resisting migrants. I examine these different aspects of animal migration history in North America and end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other geographe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historical geographers, political ecologists, and animal geographers can employ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