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9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强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在5月和8月二者的作用仅仅是单向的。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中部和西部边缘,以及9月南亚高压北部和臭氧低值中心区,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可能是南亚高压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也可能是臭氧低值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东南部、8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西部和东部,以及9月南亚高压的西部,南亚高压增强(减弱)可能导致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在5月南亚高压西部和臭氧低值南部,臭氧低值的增强(减弱)可能导致了南亚高压的增强(减弱)。根据相关分析,推测臭氧变化对南亚高压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当南亚高压区臭氧浓度出现正异常时,辐射加热在其上部(下部)为负异常(正异常),导致高层(低层)异常辐合(辐散),从而导致下沉异常。高层异常辐合与下沉异常最终使南亚高压异常减弱。而臭氧浓度负异常导致南亚高压呈现正异常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相似文献   
252.
重庆市臭氧污染及其气象因子预报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重庆市空气质量日均值资料,分析了重庆近5 a臭氧污染的特征。发现重庆市臭氧是除PM2.5以外的第二大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污染时段位于夏半年,在7—8月臭氧污染程度明显超过了PM2.5。臭氧年平均浓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日数在2018年首次超过PM2.5,臭氧成为2018年重庆市的第一大污染物,表明重庆正在由一个以颗粒物污染为主的城市转变为臭氧污染为主的城市。通过对同期逐日气象资料与臭氧8 h滑动平均日最大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温度、湿度及气压均为影响臭氧污染的重要气象因子。利用气象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方法对臭氧8 h滑动平均日最大值进行预报实验表明,三种预报模型均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但总体来看预报均比实况略偏小。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预报效果要稍好于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可为重庆市臭氧浓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3.
Ballast water is a major pathway for the transfer of non-indigenous specie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ozone to reduce the numbers of a spectrum of marine organisms collected from Puget Sound, Washington in replicated mesocosm (280 l) experiments, and estimate the minimum ozone concentrations as measured by total residual oxidant (TRO) required to reduce organism densities. Ozone treatment was effective in removing bacteria, phytoplankton, and mesozooplankton with initial TRO concentrations of 2–5 mg l−1 as Br2. Persistence of TRO resulted in an extended period of toxicity and cumulative mortality. TRO decay allowed bacteria populations to multiply when TRO levels fell below 0.5–1.0 mg l−1 as Br2.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s were rapidly reduced by ozone treatment and did not increase in any treatments or controls because of lack of light. Overall mesozooplankton viability was rapidly reduced by 90–99% in treatment TRO levels above 1.85 mg l−1 as Br2. Our study outlines novel protocols that can be used for testing different potential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in replicated and controlled mesocosm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