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105篇 |
地球物理 | 131篇 |
地质学 | 165篇 |
海洋学 | 62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51.
相似材料的研制是滑坡模型试验的关键。在相似材料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配比试验,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配比材料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研制出同时模拟物理力学性能相似和渗流作用相似的水库型滑坡相似材料,这种材料由标准砂、滑体土、膨润土和水溶液混合而成。同时通过库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试验评价该材料的相似效果,记录水位升降过程中坡内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渗流变化、滑面形态及裂缝形成发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库水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弱化和坡内指向临空面的渗透压力是滑坡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水库型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有多级滑面的牵引式破坏;试验观测的浸润线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该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渗流效果均能达到试验相似要求,模拟库水作用下滑坡变形破坏过程的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水库型滑坡模型相似材料。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型水库型滑坡模型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2.
2001年8月23日华北强风暴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 V3.5)对2001年8月23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取得合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风暴发生的热力条件、太行山地形动力作用和风暴中尺度结构特征,并依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强风暴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本次风暴是在以西北气流为主导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低层增温,中高层降温和整层增湿是造成层结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对流引发的干冷下沉气流沿太行山背风面下滑形成的下坡风是触发强风暴发生的直接动力机制。湿位涡分析表明,风暴发生区具有明显的等熵面倾斜,对流层中低层pm1<0区域,同时pm2>0,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的条件,对强风暴的发展具有一定指示性。风暴发展早期,其垂直方向次级环流可能与新雷暴的产生和雷暴的跳跃式传播有关。太行山地形引起的边界层风场的变化,包括下坡气流和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对风暴的触发、组织和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3.
以敦煌黑山嘴沙漠绿洲过渡带为例,利用可移动梯度风测量系统,获取晴天和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速脉动特征,研究沙尘天气对近地表风速脉动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晴天或沙尘暴,相同测点各高度层脉动风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邻高度脉动风速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脉动风速的波动范围与高度和风速呈正比。沿沙漠至绿洲方向,晴天环境下脉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沙尘暴环境下脉动强度逐渐减小。沙尘暴和晴天环境下脉动风速的变化规律相近,但沙尘暴环境下风向相关性更加显著,风速脉动强度更大。风速与脉动强度呈正相关,沙尘对脉动强度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4.
城市化过程中地形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起伏度指数与分布比例指数模型,将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地形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多年相关数据的变化能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居住用地的增长区从起伏度指数为7~8的地形空间上逐渐开始向起伏较高地形发展.其分布在起伏度指数上的区间扩大了9个单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用地始终在不断地扩大,并表现出工业用地向外扩张和商业用地向内收缩两个变化过程.扩张的方向指向低地形地区,收缩则向金融商业中心.农用地面积始终在减少,并趋向消失,且起伏度低的地区减少得快,而高地形区减少得慢.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向高地形空间退缩,市区内的未利用地通常被开发为绿地或公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起伏度指数梯度上分布的整体变化反映出大地形特征仍然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555.
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非饱和渗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水库库岸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针对不同滑坡体渗透性和库水位升降速率,研究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响应,得到:(1) 水位升降时,在相同的入渗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对初始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影响;增大饱和渗透系数能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线变得平缓,滑坡体的动、静水压力减小,有利于稳定;(2) 增加库水位升降速率,地下水位响应滞后变得显著,地下水位线形态整体变陡,滑坡体的动水压力增大,不利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6.
位于里海北部的伏尔加三角洲属河控型三角洲,其水下坡度极度平缓。近百年来里海海平面升降幅度达3.46m,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00-1929年缓慢下降期,平均下降速率为1.1cm/a;1930-1977年快速下降期,平均速率为6.3cm/a;1978-1999年为快速上升期,平均上升速率达到8.8cm/a。在海平面下降阶段,伏尔加三角洲增长幅度达到每年2-180km^2,这是由于河流泥沙的沉积和浅水区出露水面而造成。海平面上升之时,较浅水下三角洲部分成为“缓冲带”,降低了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的影响。尽管近20多年来海平面迅速上升,伏尔加三角洲并未发现海岸侵蚀、湿地损失、盐水入侵、海岸洪涝灾害等一般大河三角洲常见的现象。对比其它三角洲可以发现,各个大河三角洲各以不同的方式响应海平面的上升。 相似文献
557.
YuFei WangYuanha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16(1):51-57
INTRODUCTION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the largest waterconservation and hydropower project in the world.The dam began to impound in June 2003. The initialimpounded level is 135 m and the normal level will be175 m.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558.
海峡西岸一次雾过程微结构及其起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13年春季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了海雾综合观测,选取了4月17日一次海雾期间的能见度、常规气象要素和雾滴谱资料,分析了沿岸海雾发生时的天气系统和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的起伏对雾发展、持续、消散及其微结构起伏的影响。海雾间歇阶段和消散阶段均有风速风向的突变;含水量、数浓度、平均直径和最大直径在不同阶段均有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一阶段也不断波动;海雾爆发性增强过程中雾滴谱出现爆发性拓宽,平均直径、数密度和含水量骤然增大,宏观的气象条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海雾不同阶段由于湍流、辐射以及气象条件的差异,雾滴空间分布的不连续,雾滴核化、凝结、碰并和蒸发作用,微结构的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559.
密集颗粒流是颗粒介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状态,其内部单个粒子的速度波动通常是导致系统出现输运、混合、分离等宏观过程的微观基础,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是颗粒介质研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所建立的环形剪切颗粒流的离散元模型,首先分析了系统达到剪切稳定状态时不同局部区域内微观粒子速度波动的宏观统计特征;通过引入自扩散系数定量研究了剪切颗粒流内粒子扩散运动过程中的局部化和各向异性特征;最后讨论了局部剪切率、初始体积分数以及粒子间的摩擦系数对系统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60.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气候背景年际波动的反馈。并且根据黄土高原降水类型将全年分为冬夏半年讨论,以得到更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2年气温降水的趋势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暖干化总趋势相吻合。地表浅层土壤湿度和温度都与气温、降水呈现很好的响应。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地表反照率变化波动的原因。通过冬夏半年资料区分探究得到,长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较短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更强。但总体而言,陆面过程对于该地区气候背景波动的响应机制是较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