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546篇
海洋学   27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基于锡尔系数的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2.
2012年前汛期(4~6月),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3.2%。前汛期主要气候特点表现在:4月降水异常偏多71.4%,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龙舟水明显偏少,强对流天气频发,热带气旋影响偏早、总体灾情轻。大气环流仍然表现为对前期结束的拉尼娜事件的滞后响应,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面积偏小、西伸脊点偏东,有利于北方弱冷空气南下与异常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地区汇合,是前汛期内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3.
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_2005年广东省86个常规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 ERSST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 大气多要素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广东跨季节持续性干旱事件(下称广东干旱)与海温外强迫之间的关系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与广东干旱相关的海温异常有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型(即La Nia型)、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两种类型。约在1975年之前, 广东干旱基本上属于La Nia型; 在1975年之后, 除了La Nia型外,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干旱出现概率明显增加。可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广东干旱成因更复杂。近几年来广东干旱频繁发生, 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出现概率增加有关。La Nia型、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与广东干旱之间都存在物理上的联系, 不同的海温异常型对广东干旱影响的物理过程有所不同, 即使同一种海温异常型对不同季节的影响过程也有所不同, 然而所有物理过程最终都是通过改变和削弱降水所需的动力条件或水汽条件, 从而造成局地干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4.
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地面常规站、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及NCEP/NCAR1°×1°每6h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5月23-24日广东中西部沿海地区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水落区集中,具有明显的中α尺度特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南海中尺度涡旋和偏南风低空急流快速北抬;涡旋北侧的暴雨区为强辐合上升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气流及110°E越赤道气流汇流形成强盛而狭窄的季风涌水汽输送带,为暴雨区提供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两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强烈发展造成了此次强降水;而高层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对流云团在珠江口西侧的稳定少动。  相似文献   
135.
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省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存在峰值为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形成个数都存在峰值为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形成个数存在高度正相关;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部分区域的年平均SST的年代际变化和北太平洋中高纬部分地区的年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偏少时期与降水偏多时期相比,一般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平均SST相对较高,而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平均SST相对较低,北太平洋上的东亚大槽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6.
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观测标准下广东灰霾时空分布特征,认为新标准下霾日的分布与变化较旧标准更为合理,进一步说明了广东霾日的变化趋势与广东的经济发展及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是相关的。建议:由于灰霾观测新标准中仍然存在需人为判断的区域,若在新标准中引入大气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从本质上将灰霾与轻雾和雾区分,将更加有利于灰霾的统计和分析,有利于标准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7.
2008年前汛期广东长连续暴雨过程的500hPa环流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2008年5月下旬末~6月18日,广东遭受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袭击。通过分析这次长连续暴雨过程开始、持续和结束期的500hPa侯平均环流特征和稳定维持的大尺度环流场特征,发现欧亚中高纬维持两槽两脊或两槽一脊稳定的大环流形势,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弱冷空气;孟湾低槽为华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使华南沿海地区暖湿气流加强而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8.
粤西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西金矿床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变质岩型.赋金地层主要为云开群上亚群和寒武系八村群,它们具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可作为本区金的矿源层.在区域变质或混合岩化作用下,矿源层中的金可能发生活化、转移并在局部富集.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有继承变质岩、混合岩的特征,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这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39.
塘唇钨(锡)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找矿潜力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粤东龙窝花岗闪长岩岩体西部外接触带,赋矿地层为下侏罗统金鸡组碎屑岩,该层位是南岭及邻区石英脉型钨锡矿的最新赋矿地层.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矿床含钨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50±1 Ma,等时线年龄为149±2 Ma(MSWD=1.20),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塘唇钨(锡)矿的发现,不仅拓宽了石英脉型钨锡矿的找矿视野,还有助于完善石英脉型钨锡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对区域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0.
百旁金矿是广东地质五队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中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百旁金矿地处粤西—桂东成矿带东段NE向罗定—广宁断裂带北东端部位,矿体受糜棱岩带内面理、裂隙带控制;金矿化具明显的以硅化、硫化物为中心的对称性分布特征,金矿体具有平行斜列、侧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向NE向侧伏;区内金矿化富集主要与热液活动有关,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侵入的同时伴随有富含硫化物的含金热液充填在糜棱岩、断裂带内而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