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环境小卫星高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野外实测样本的支持下进行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盐渍化土壤响应敏感波段,利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壤含盐量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影像响应波段基本位于近红外波段,其中以780~924 nm波长范围最佳,相关系数R≈0.8;反射率对数的倒数一阶微分土壤含盐量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回归方程为Y=-4.152-27.735X+769.813X2,模型及其检验的决定系数都在0.88以上,均方根误差约为3.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区域盐渍化土壤信息的提取及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等因素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该绿洲耕地面积的扩张。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因素是近10年绿洲耕地迅速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3.
绿洲发展的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绿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出发,建立了绿洲发展水资源的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模型以及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以此来阐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不同绿洲的发展状况以及同一条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绿洲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水资源过度利用引起的土地退化日益威胁着绿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恢复绿洲生态环境,压缩农业用水势在必行.然而压缩用水后如何保障农民收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Bio-economic模型,定量模拟了压缩农业用水后农户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节水技术、增加非农就业机会等政策措施的行为响应.结果显示,压缩农业用水后农民收入将下降到压缩前的53%;调整农业结构、推广闸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压缩农业用水造成的农民收入损失.不同区域农户响应行为有所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配套措施.劳动力相对紧张、人均收入较高的泉山区,可提供一次性补贴鼓励闸管灌的采用;人多地少、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坝区,应在加强推广闸管灌技术的同时,增加非农就业机会;生态脆弱的湖区,政策重点应放在劳动力转移上.上述措施最终只能使农民收入恢复到压缩用水前的75%,因此应该考虑给农民提供生态补偿,并积极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Spatial variation in soil surface CO2 efflux was measured in a stand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the Ejina Oasis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extreme arid reg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from April 2007 through October 2007.Measurements were taken with a gas-exchange analyzer linked to a soil-respiration chamber.The mean soil CO2 efflux in the stand was 2.71 μmol/(m2·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nd 1.38 μmol/(m2·s)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The seasonal maximum (end of May through early June) andminimum (October) CO2 efflux were 3.38 and 0.69 μmol/(m2·s),respectively.The diurnal fluctuation of CO2 efflux was relatively small (< 20 percent),with theminimum appearing around 05:00 and the maximum around 15:00.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soil-surface CO2 efflux to be mos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R2=0.435) and soil moisture (R2=0.213).When all variables we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only soil temperature (R2=0.378),soil moisture (R2=0.147),and root volume density (R2=0.021) explain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variance in soil surface CO2 efflux.Stand volume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soil CO2 efflux on our sites.  相似文献   
36.
对绿洲概念本质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跃志  常顺利 《中国沙漠》2009,29(6):1169-1172
遵循发生学认识论和方法,就绿洲概念研究的“中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绿洲的景观特征与生产力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绿洲概念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绿洲的景观特征与生产力特征二者的关系,而不是这两个特征本身,更非片面地或简单地强调这两个特征中的某一个;生产力特征是绿洲在功能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本质特征,景观特征是在结构上具有辅助性作用的表象特征。因此,科学的绿洲概念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37.
新疆三工河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小区域(乡域)尺度出发,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技术、市场等主要人文因素对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建立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以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为例,用1978—1998年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三种发展模式下本区域1998—2050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SD方法对于乡域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适宜的;三种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经济、技术、市场等因素对本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甘肃民勤绿洲沙漠化防治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民勤绿洲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提出目前除了要实行以往科学家所倡导的种种治理方案外 ,还应在民勤西北部雅布赖山的两个缺口处一带集中种植防护林并修建人工防护墙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9.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相似文献   
40.
利用且末绿洲近50 a初、终霜日等气候资料,分析该地区的霜冻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且末绿洲近50 a来终霜危害大于初霜,初霜冻推迟、终霜冻提前趋势明显,无霜期呈微弱延长趋势但不显著;初、终霜均具有5a、33 a的振荡周期,未来一段时期均处在偏晚期;进入21世纪以后未出现特早初霜和特晚终霜.总体上看,气候变暖使该地区霜冻灾害减少,对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