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0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2.
用方差分析法对涠洲、硇洲、闸坡、万山、云澳五个海洋站多年观测的盐度月平均值序列作周期性检验。发现万山以西的三个站的盐度序列有明显的3.4—3.5a长周期波动,万山和云澳站序列也存在明显的2.1,6.9和7.25a等长周期波动。经分析还发现这些长周期波的振幅与年周期波的振幅有相同的数量级。因此不能忽视长周期波动的影响。文章最后对某些周期波动的成因作了讨论,认为这些长周期变化的成因与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分析了两类(反)EINino年1949~198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风暴生成数和登陆数、风暴生成位置及路径,并讨论了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EINinoⅠ类年,105°~119.9°E经度范围内的热带风暴生成数偏多,而120°~179.9°E范围内的风暴生成数偏少;风暴生成位置偏西、偏北;移动趋势多转向路径而少西行路径;另外,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数也偏多,此时,副高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东,强度及面积指数均偏弱,Ⅱ类年则相反。同样,分析反EINinoⅠ、Ⅱ类年亦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4.
利用1961—2015年辽宁省西部地区18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和东北地区209个测站1961—2015年月平均气温资料、NOAA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以及88项大气环流指数、26项海温指数资料定义了适用于辽西地区的夏季标准化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和冷涡降水预报因子,并对东北冷涡和辽西冷涡降水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辽西地区冷涡降水夏季和年贡献率整体趋势较稳定,无明显变化,表现出18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东北冷涡偏强年,NECVI指数偏大,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偏高,对应辽西地区降水偏多;反之,东北冷涡偏弱年,NECVI指数偏小,SPI指数偏低,对应辽西地区降水偏少。前期3月Nino 3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5月黑潮区海温指数、3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均与辽西冷涡降水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冷涡降水的预报因子,为辽西夏季气候预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76.
旨在分析太平洋地区的月均海平面的变化,探讨其物理过程。文中共分析了54个长期站的海平面资料,对54个站分别建立了随机动态非线性模型,求得了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0.16cm/a。并对太平洋东西岸各站及海洋中观测站海平面资料相对于TA-LARA站海平面资料进行了交叉谱分析,结论是,太平洋月均海平面45个月的低频振动存在着以下的规律:由东太平洋(15°~25°N)开始,向西传播至太平洋西岸后,转向南,在5°N~25°S之间,转向东到达太平洋东岸后北上形成逆时针循环。在埃尔尼诺事件的低纬典型区,月平均海面振动中年周期振动的主导作用下降,甚至失去主导作用,而与埃尔尼诺事件的准周期相近的周期振动的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177.
利用1949~2013年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和Nino3.4指数资料,探讨了影响福建省的热带气旋数量和强度与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的热带气旋数目在拉尼娜年要比厄尔尼诺年略偏多.但对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而言,反而是在厄尔尼诺年偏多,其频数是拉尼娜年的1.5倍.另外,热带气旋发生的高峰期,在拉尼娜年为7~9月,在厄尔尼诺年则为7~10月,即厄尔尼诺年中的高峰期相对较长;同时,在拉尼娜年中,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发生时间较厄尔尼诺年的6~9月要迟延1个月左右,为7~10月.  相似文献   
178.
ENSO循环与黄河上游径流的丰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IntroductionScholarsoftheinternationalmeteorologicalandoceanographicalcirclesgenerallythinkElNinoeventhasoccurredwhenthepositivedeparturesofmeansea-surfacetemperature(SST)atEquatorialEastPacificOceanArea(lyingbetween0o-10oS,180o-90oW)occurcontinuallywith0.5oCexteedingthelong-rangemeanandcontinualperiodlastinghalfayear.TheyalsothinkLaNinaeventhasoccurredwhenthestrongernegativedeparturesoccur.SouthernOscillationoccurringsynchronouslywithElNinoindicatesitisaneventwithalternative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79.
The existence of the lunar has it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Many dynamic phenomena are related to the lunar due to the rate of masses of the earth and the lunar is maximum. That is probably the reason for the life existence on the earth. The tide resulted from the moon gravitational force is the root of some disasters. However, it can also reduce the green house effect and regulate the temperature.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on is the thermostat of the earth. The greenhouse effect would be out of control without the moon, and the tendency for the global warming up would be critical. It is a risk to smash the moon without understanding clearly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相似文献   
180.
1SeesawphenomenonofoceaniccrustSince 1996, Yoshino etal.(2002) have been us-ing the space geodetic techniques to observe crustal deformation at four sites in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It is called Keystone project (KSP). At the end of June in 2000, volcanic and seismic events star-ted at Izu islands, south of Tokyo. Following the ev-ent, extraordinary crustal deformation was observed not only around the Izu islands, but also at the Key-stone network, where the closest site is over 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