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1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东南沿岸海面的异常与1982—1983年El NIN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海洋与湖沼》1989,20(3):292-296
  相似文献   
92.
对ENSO循环机理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几年国内学者通过资料诊断、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对ENSO循环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包括El Nino和La Nina的起源,与ENSO循环相联系的暖、冷水的传播过程,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应力异常,以及热带东太平洋经向风应力异常在ENSO循环中的动力作用等.作者介绍了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3.
本文提出一种将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研究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首先用物源、构造、沉积和地温等资料进行地质分析,确定海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然后根据对水合物的地震属性(BSR,AVO,BZ等)分析和正演模拟研究,预测水合物及其游离气的存在,结合地质条件,圈定出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区带;最后结合对水合物主要成分(甲烷及烃类等)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远景作出评价.野外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为海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5):F0003
5月8日,中国海监2008年度北海区联合执法监查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港举行。中国海监总队总队长助理肖惠武、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超、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王志远局长、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王守信副厅长、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展德江副厅长、河北省海洋局王保民局长、天津市海洋局李连增副局长和中国海监北海总队、中国海监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总队以及中国海监日照市、青岛市、威海市、烟台市、潍坊市、东营市、滨州市支队的领导近8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国海监18”船、“中国海监22”船、“中国海监10”执法艇、“中国海监4081”执法艇和“中国海监7772”飞机组成联合执法检查行动首航编队。  相似文献   
95.
用瑞雷和乐夫面波羣速度确定我国地壳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方法及所用資料本文根据三十九个地震,利用基型面波羣速度的方法,确定了我国东半部、浅海区及西藏高原东部的地壳厚度。所用資料包括我国十个基本地震台上基式地震仪的記录,选用地震的震級均为5級以上,除个別地震外均为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96.
利用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东海沿岸海区冬、夏季的斜压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数值研究 ,揭示研究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垂直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逆时针流动 ,近表层为向岸流 ,沿岸为下降流 ,近表层以下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沿岸下降流自表层至底层逐渐由强变弱 ;夏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顺时针流动 ,近表层以下为向岸流 ,沿岸为上升流 ,近表层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沿岸上升流自底层至表层逐渐由弱变强。就整个沿岸海区而论 ,冬季沿岸下降流和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都随着岸界地形坡度、风速及风向与岸线偏角的变化而变化。沿岸下降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东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而沿岸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夏季西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97.
In this paper, 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TC) and its relation with SST,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unspot relative number and number of days for specific circulation patterns was made by using 1884-1988 data of annual frequency for Northwest Pacific TC occurrence, which had been corrected to tendencies.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TC frequency there exist obvious p.6riods of 21, 31, 15 and 6 years and sustaining periods lasting 12 years in average.Well-defined processes of inflexion were observed in 1931, 1959 and 1977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insignificant statistic tendency of annual TC frequency increasing (decreasing) in winter/spring (summer/autumn )in the El Nino years.When the stratosphere was in the zonally westerly phase, the northern zonal circulation would abnormally develop and solar activity would enhance to favour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  相似文献   
98.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no 事件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2001,25(5):589-595
利用美国NCEP资料分析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与ENSO的关系,揭示了1997年E1Nino事件的发生,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大气ISO在1996年冬到1997年春期间的异常增强有重要关系.而且该地区ISO的异常增强并不主要由赤道印度洋地区移来,主要表现为ISO在印度尼西亚上空被激发增强和东传.印度尼西亚地区ISO的被激发,则是由于东亚冬季风强异常在该地区引起的强对流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E-122.70°E海区。  相似文献   
100.
基于模糊系统理论,讨论了从实测信号中滤除特定干扰噪音的途径和过程,研究了从观测资料中辩识El Nino/La Nina主要影响因子的诊断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模糊系统具有非线性、容错性和自适应学习等特性,因此能够比较有效地辨认和检测出El Nino/La Nina事件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大致分析出它们对不同El Nino/La Nina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