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椿 《气象学报》1994,52(3):297-307
中期天气预报的研究要形成日常的业务,不仅仅是气象问题,也包括相当多的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本文概括地描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过程中的研究与工程建设成果以及运行状况、效果检验等。  相似文献   
932.
We use beaver-pond deposits and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treams to assess long-term effects of beavers and climate change on Holocene fluvial activity in norther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lthough beaver damming has been considered a viable mechanism for major aggradation of mountain stream valleys, thi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tested with 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 data. Thirty-nine radiocarbon ages on beaver-pond deposits fall primarily within the last 4000 yr, but gaps in dated beaver occupation from ~ 2200–1800 and 950–750 cal yr BP correspond with severe droughts that likely caused low to ephemeral discharges in smaller streams, as in modern severe drought. Maximum channel gradient for reaches with Holocene beaver-pond deposit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asin area, implying that stream power limits beaver damming and pond sediment preservation. In northern Yellowstone, the patchy distribution and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mostly < 2 m of beaver-pond deposits indicate that net aggradation forced by beaver damming is small, but beaver-enhanced aggradation in some glacial scour depressions is greater. Although 20th-century beaver loss and dam abandonment caused significant local channel incision, most downcutting along alluvial reaches of the study streams is unrelated to beaver dam abandonment or predates historic beaver extirpation.  相似文献   
933.
中国班公湖流域区冰川补充编目及冰川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中国班公湖流域区冰川补充编目的结果及冰川特征.1988年公布的中国班公湖流域区总共有冰川834条,冰川总面积642.77km2,冰储量为33.9246km3;经过补充编目,更正了以往部分简易目录后的冰川是959条,冰川总面积665.35km2,冰储量为39.2316km3.冰川数量增加的结果主要是利用小比例尺卫星相片编目时遗漏了面积≤1.00km2的小冰川所致.  相似文献   
934.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地震波形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负责分析处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有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为了更好地使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分中心开发研制了一套地震波形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35.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36.
数字地震台网可实时获取地震记录,因此可据此快速计算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分布图,为震后救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插值型求导公式中的两点公式计算加速度时程,并通过计算原始记录和仿真加速度时程的幅值谱,检验了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对汶川大地震后的两个强余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作出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937.
两种统计分析模型在CVM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华生  徐慧  彭补拙 《地理科学》2007,27(1):115-120
学术界普遍认为条件价值法(CVM)是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的唯一方法,但其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针对条件价值法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以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将以往一贯采用的单纯随机抽样评估模型与分层随机抽样评估模型结果的分析比较,认为分层抽样评估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评估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8.
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8年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本文称“美国地震区划图”)采用5种类型震源区模型。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震源模型的划分目的、划分原则、基本特征、用途、各类型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原则与基本方法。评述了美国地震区划图震源区模型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相比“九五”期间,“十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的技术系统得到了全面提升.新技术系统庞大而复杂,刚刚运行就成功经受了汶川MS8.0特大地震的考验.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子系统的情况.例如,全国测震实时数据流系统、国家台网实时处理系统和人机交互分析系统等.   相似文献   
940.
A framework for a seismic risk model for Greater Cair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llowing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moderate Ms 5.4 event of October 1992, the need to model the risk from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or near Cairo was shown to be an essential tool to offset this threat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elements for a risk model,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a ground-shaking model as well as an inventory database for the city. In the first part, a scheme is followed to integrate data on geological structures, seismic sources, seismicity and surface soil conditions to build-up an event-based hazard model. In the second part,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seismic provisions in Egyptian codes is presented, and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local maps and information is supplemented by results from street surveys to obtain building stock data and geographical resolu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the city is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census-tracts, or geo-codes, of classified building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ing a fundamental step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 los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