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郁淑华  高文良 《气象学报》2006,64(3):392-399
应用天气学、统计学原理,结合TRMM资料,分析了1998—2004年5—9月移出高原的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指出:6—8月是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中国东部天气的主要时段,它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的活动特征及西南低涡移出高原特征均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涡源主要在曲麻莱附近、德格附近,这与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多数是随低槽的活动而向东、向东南移动,这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多数是沿切变线移向东北不同,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不仅影响中国的范围广,还可能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涡的强度、性质会有变化,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长(≥36 h)的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前多数为暖性低涡,移出高原后多数为斜压性低涡,低涡加强、多数可产生暴雨、大暴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移到海洋上,往往因下垫面不同而变化,出海后都有降水加强、多数位势高度下降的现象;移出高原后的高原低涡因东面海上热带气旋活动而少动,与其南面热带气旋活动相向而行,因季风低压少动而少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近百年汛期旱涝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历史气候资料和现代降水记录,对近百年来汛期江苏省各区域各年代进行旱涝诊断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方法探讨其变化趋势,并用最大搞谱方法提取显著周期。得出以下三个比较有意义的结论:(1)近百年来,汛期全省较易发生旱的灾害,20-30年代为旱灾濒发期;(2)淮北地区近年有向早年发展的趋势,江淮之间及苏南地区进入90年代以来向旱年发展的趋势则愈来愈明显;(3)全省具有2-3年、5-6年的旱涝周期。  相似文献   
13.
在被动型氢原子钟数字伺服电路中,使用FPGA对误差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与传统的FIR滤波器相比,节省了FPGA的使用资源,并且性能优于传统滤波器,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被动型氢钟。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来塔什干低涡活动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塔什干低涡定义,分析了塔什干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移动路径及其对南疆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1-2010年,塔什干低涡过程平均每年出现7.95次,成熟期生命史平均为3.1天,4天以上的仅有13.5%; (2)4-6月和9-10月是塔什干低涡活动的两个高峰期,其中5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0月和6月;(3)塔什干低涡频次的年代际变化呈抛物线型,1970-1980年代由78次增加到83次,之后逐渐减少,年低涡频次存在7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具有1 3年的次振荡周期;(4)塔什干低涡活动有两个高频中心,分别位于67.5°E,40.0°N和72.5°E,35.0°N,移动路径以偏东方向为主,占84%,西退塔什干低涡仅有5.7%;造成南疆显著降水天气的塔什干低涡占其总数的23.3%,夏季此类低涡所占比例最高,达41.2%.  相似文献   
15.
Di Zhu  Yue Ben  Xinfa Xu 《水文科学杂志》2020,65(12):2128-2141
ABSTRACT

The Ganjiang River is the largest tributary of Poyang Lake in China, and its hydrological regime variation greatly affects th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ake. In this study, a novel trend analysis method, the Moving Average over Shifting Horizon (MASH),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 and intra-annual trends of flow and water level from 1976 to 2016 at the Xiajiang and the Waizhou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Ganjiang River. The Significant Change Rate Method (SCRM)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MASH averaging parameters. The tre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ater level series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flow and water level have changed greatly at the Waizhou station. The sediment load reduction, large-scale sand mining and water level decrease of Poyang Lake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water level decrease.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南海北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使用了民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并在珠江口外海和越南东岸外海2个断面进行了拖曳测量。通过对MVP和定点温盐深仪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MVP下降阶段数据较为可信。对所获温、盐、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2个断面的水团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东岸外海断面的混合层平均深度(27m左右)深于珠江口外海断面(17.5m左右);在表层和近40m深度处,珠江口外海的盐度值都高于越南东岸外海,呈现高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对1998年南京降水分别设计并开展了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预测和基于Hilbert变换(HilbertTransformation,HT)的幅频分离预测等3种跨季节统计预测试验。结果表明:ARIMA模型预测结果存在明显的系统性误差且对夏季的降水突变现象预测困难;EMD分解预测的结果虽在降水演变趋势上有明显提高,但仍未能预测出夏季的强降水突变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对高频分量预测效果不好所致;而基于Hilbert变换的幅频分离预测方法能够对各模态分量的瞬时频率和瞬时振幅实施隔离预测,消除两者的相互影响,显著改善高频模态的预测效果,使得最终预测结果最为理想,不仅具有最高的趋势相关性和最小的偏差,而且还较好地预测出了夏季两次强降水过程。不仅如此,在对2003年的降水预测验证中,基于Hilbert变换的幅频分离预测方法同样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表明该方法预测效果较为稳定,为改进跨季节短期气候统计预测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天津市地热工作中大量地热地质专业数据处理工作周期长与管理决策快速、科学要求相矛盾的问题,满足地热开发利用科学规划发展的要求,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操作简单、智能的工具和手段;在过去天津地热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线一面"三维动态分区方法,利用MapGIS SDK及Visual Basic开发了地热工程热储规划分区及地热井审批查询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为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快速、全面、直观的规划分区,并且具有动态跟踪功能。在规划期间内,每年根据热储动态观测数据,利用该系统制作一套年度规划分区图,供管理部门掌握规划情况和动态审批。  相似文献   
19.
A truck–pavement–ground coupl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 saturated poroelastic half-space generated by a moving heavy truck on the uneven pavement. The ground was simulated as a fully saturated poroelastic half-space governed by Biot’s theory. The overlying pavement was simplified as a Kirchhoff thin plate.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sinusoidal pavement surface, the dynamic wheel–pavement force was obtained through a linear Hertizian contact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dynamic load could make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stress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responses in the ground.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 of the soil unit beneath the pavement caused by the moving truck was firstly calculated and presen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otal stress path and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 became significant as the truck speed increased, thus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 was more suitable than total stress path to reflect the stress history of soil elements in the saturated ground during the passage of high-speed traffic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