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1140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重庆雾的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张利民  李子华 《大气科学》1993,17(6):750-755
重庆是著名的“雾都”.本文建立了一个复杂地形下详细考虑长波辐射冷却、地表热量平衡、雾水沉降、水汽凝结和蒸发、湍流交换系数等的二维非定常雾模式,以实测资料为初始场,研究了一次重庆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江河、热岛、辐射、地形和山城的影响,模式分别进行了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792.
利用1957~2012年南岳高山观测站逐日覆冰资料,对南岳覆冰标准厚度和覆冰日数的时间演变、突变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推算出南岳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结果表明:1)南岳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年代际变化非常相似,呈现偏大—偏小—偏大—偏小—偏大的年代际变化;冰冻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之前,90年代中后期之后冰冻日数偏少,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冰冻日数偏多。2)冰冻在1~4月、10~12月均有发生,其中1月出现天数最多,占全年的31.8%。3)滑动t检验分析发现,南岳东西向和南北向标准冰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减小的突变,冰冻日数在近56年没有出现明显突变。4)Morlet小波和小波功率谱分析发现,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存在显著的2~3年、4~6年振荡周期;冰冻日数存在显著的2~4年、5~7年振荡周期。5)基于Pearson III型概率分布统计发现,各重现期东西向标准冰厚均较南北向标准冰厚要大,其中2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76.33、85.22 mm,1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60.86、69.57 mm。6)分析气象要素对覆冰的影响发现,覆冰期气温较无覆冰期要低,相对湿地要大,能见度要小,覆冰期风向以偏北风为准,无覆冰期风向以偏南风为主,覆冰期平均风速较无覆冰期风速要小。  相似文献   
793.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was formed as a left-over ‘island’ in higher elevations after the glacier retrieved from the mid-latitud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to the Arctic during the fourth ice age.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also represents the best-reserved tundra ecosystems and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in northeast Eura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antity of carbon assimilation, litters,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and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ithin the alpine tundra ecosystems on Changbai Mountain.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2092 t/a, the total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33457 t,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was 1054 t/a,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was 316203 t, and the annual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was 92.9% and was 0.52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Arctic. The tundra-soil ecosystems in alpine Changbai Mountain had 456081 t of carbon storage, of which, organic carbon accounted for 76.7% whereas the mineral carbon accounted for 23.3%.  相似文献   
794.
2001年11月14日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发生昆仑山口西8.1级强震,2003年9月27日新疆北部的中俄蒙交界再次发生7.9级强震,这两次特大地震时隔不到2年,引起了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前人的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结果,利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效应对这两次地震序列表现出的不同震级特征进行了一种可能的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795.
Soil water depletion depth by planted vege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vapotranspiration of much planted vegetation exceeds precipitation, and this can deplete soil water and cause a deep dry layer in the soil profile, which is a serious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land use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ater depletion depth of planted grassland, shrub, and forest in a semiarid area on the Loess Plateau. Soil moisture of five vegetation types was measured to >20 m in depth. The vegetation types were crop, natural grasse, seven-year-old planted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23-year-old planted caragana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shrub, and 23-year-old planted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L) forest land. Through comparing moisture of planted alfalfa grass, caragana shrub, and pine forest to crop and natural grassland, the depth and amount of soil water consumed by grassland, caragana brush and pine forest was determined. The depth of soil water depleted by alfalfa, caragana brush, and pine forest reached 15.5, 22.4 and 21.5 m, respectively.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7CB407204)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471082)  相似文献   
796.
博格达山东段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构造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格达东段石炭系火山岩发育,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该区划分为3个组,即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上石炭统下部柳树沟组及上石炭统中上部祁家沟组.文中对3组地层中火山岩地质及岩石学、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上石炭统下部柳树沟组是以拉斑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上石炭统中上部祁家沟组是小范围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各组火山岩均为钙碱性拉斑系列,岩浆源是幔源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物,形成环境为板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797.
王永和  焦养泉  李建星 《地层学杂志》2007,31(4):368-375,I0008
对祁连山西段香毛山组正层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发现,原划香毛山组并非正常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奥陶系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在介绍该混杂岩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对其构造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混杂岩带是奥陶纪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消减——镜铁山—捷达坂微陆块与东大窑—妖魔山—石灰沟岛弧带碰撞而形成的地壳缝合带。  相似文献   
798.
为探索和改进综合航空物探深部找矿模式,在南秦岭研究区最新航空数据基础上,结合岩性、构造及周边矿化点等特征,按一定条件优选出上高家庄磁、放综合异常进行重点研究。所选异常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北,经地面磁力、γ能谱、岩(矿)石物性等剖面测量及基础地质工作,知异常东北侧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西南侧多为云母石英片岩。铀元素放射性含量在两类岩性交界面的变质砂岩一侧最高,地表测得的最高含量超过70×10-6 eU。推测铀异常主要为变质砂岩造成,磁异常由一定埋深的区域变质片岩(原岩为火山岩)引起。以样品鉴定的矿化迹象为佐证,此处具有形成铁、铜、铀等矿产的前景。由空中数据优选异常,进而有效聚焦至地面重点区域,通过数据分析、实地测量、采样等验证手段,探究异常成因,是一种研究隐伏矿体,圈定找矿远景区的高效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99.
卢振权 《地质学报》2013,87(8):1167-1178
通过对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8孔不同深度岩芯中气体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分析测试,对比分析其变化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异常现象产出层段、断层或破碎带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指出它们对天然气水合物及烃类运移作用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岩芯中气体含量(μL/kg)在149~167m、228~299m、321~338m、360~380m等深度段具异常值特征,它们与天然气水合物及主要异常现象产出层段基本一致,表明岩芯中烃类含量的异常值特征主要是天然气水合物及异常现象的反映。根据离断层或破碎带不同距离岩芯烃类总体积百分比(vol%)、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PDB)及C1/C1-5、C1/ΣC2-5、C1/ΣC2-3、C1/C2、C2/C3、C2/ΣC3-4、iC4/nC4、iC5/nC5等特征,代表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的具异常值特征的岩芯中烃类主要由运移而来,它们与断层或破碎带关系密切,下部断层或破碎带是主要烃类运移通道,中上部断层或破碎带可成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800.
贡嘎山亚高山演替林林冠截留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与冬瓜杨演替林连续两年林下降水与树干径流的实验观测,分析研究了演替林林下降水、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的变化特征,并验证了Gash(1995)模型模拟该区林冠截留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008年和2009年贡嘎山亚高山演替林林下降水分别占降水量的76.4%和77.0%,树干径流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