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105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为前缘-褶皱冲断带,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为前陆坳陷带,在构造变形特征上,各条断裂在演化上具有前展式特征,在松潘-甘孜构造带和韧性变形带构造变形强烈,形成推覆构造带等构造变形样式,在前缘-褶皱冲断带和前陆坳陷带,变形强度较弱,形成背冲断块或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西北部区域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向南东方向渐变为塑-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在剖面上各条断裂所形成的深度向盆地方向逐渐递减。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板块构造背景的决定作用、多套滑脱层的控制作用和岩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42.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活动构造的地貌标志为切入点,在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断裂、彭灌断裂和大邑断裂等主干活动断裂的关键部位,对断错山脊、洪积扇、河流阶地、边坡脊、断层陡坎、河道错断、冲沟侧缘壁位错、拉分盆地、断层偏转、砾石定向带、坡中槽、弃沟和断塞塘等活动构造地貌和断裂带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地貌测量,利用精确的地貌测量数据和测年数据,定量计算了龙门山主干断裂的逆冲速率和走滑速率,结果表明在晚新生代时期龙门山构造带仅具有微弱的构造缩短作用,其中逆冲速率的速度值小于1.1mm/a,走滑速率的速度值小于1.46mm/a,表明走滑分量与逆冲分量的比率介于6 ∶ 1~1.3 ∶ 1之间,以右行走滑作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各主干活动断裂的逆冲速率和走滑速率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北西向南东4条主干断裂的最大逆冲分量滑动速率具有变小的趋势,而走滑分量的滑动速率则具有逐渐变大的趋势,显示了从龙门山的后山带至前山带主干断裂的走滑作用越来越强。由此推测现今的龙门山及其前缘盆地不完全是由于构造缩短作用形成的,而主要是走滑作用和剥蚀卸载作用的产物。另外,根据沉积、构造、盆地充填体的几何形态、地貌、古地磁等标定和对比了龙门山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走滑方向,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在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走滑方向发生了反转,即由中生代时期的左行变为新生代时期的右行。  相似文献   
743.
天格尔峰—艾维尔沟一带处于东、西天山交界部位,长期以来,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和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天山构造带的研究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东西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北天山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分布区域发现了两条不整合面和大量化石资料。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数据、变质-变形作用和沉积背景的差异,进一步将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解体为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狭义)、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狭义)、上石炭统后峡组和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并填绘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范围,厘定了测区的构造格局。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44.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2科学钻探试验孔水合物储集层岩心气样的烃类气体组分和c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组分复杂,除甲烷外,还含有较高的乙烷和丙烷;δ13C。均大于-50‰,R值普遍小于100,显示出明显的热解气特征。结合钻探区的地质背景和岩性特征,初步判断气体大多来源于深部迁移上来的油型气,并有部分原地煤成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745.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was formed as a left-over ‘island’ in higher elevations after the glacier retrieved from the mid-latitud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to the Arctic during the fourth ice age.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also represents the best-reserved tundra ecosystems and the highest biodiversity in northeast Euras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antity of carbon assimilation, litters,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and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ithin the alpine tundra ecosystems on Changbai Mountain.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2092 t/a, the total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33457 t, the annual net storage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was 1054 t/a,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was 316203 t, and the annual respiration rate of soil was 92.9% and was 0.52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Arctic. The tundra-soil ecosystems in alpine Changbai Mountain had 456081 t of carbon storage, of which, organic carbon accounted for 76.7% whereas the mineral carbon accounted for 23.3%.  相似文献   
746.
2001年11月14日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发生昆仑山口西8.1级强震,2003年9月27日新疆北部的中俄蒙交界再次发生7.9级强震,这两次特大地震时隔不到2年,引起了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前人的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结果,利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效应对这两次地震序列表现出的不同震级特征进行了一种可能的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747.
Soil water depletion depth by planted vege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vapotranspiration of much planted vegetation exceeds precipitation, and this can deplete soil water and cause a deep dry layer in the soil profile, which is a serious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land use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ater depletion depth of planted grassland, shrub, and forest in a semiarid area on the Loess Plateau. Soil moisture of five vegetation types was measured to >20 m in depth. The vegetation types were crop, natural grasse, seven-year-old planted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23-year-old planted caragana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shrub, and 23-year-old planted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L) forest land. Through comparing moisture of planted alfalfa grass, caragana shrub, and pine forest to crop and natural grassland, the depth and amount of soil water consumed by grassland, caragana brush and pine forest was determined. The depth of soil water depleted by alfalfa, caragana brush, and pine forest reached 15.5, 22.4 and 21.5 m, respectively.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7CB407204)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471082)  相似文献   
748.
松花粉热模拟实验饱和烃馏分中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甾烯酮、甾烯、规则甾烷、异构化甾烷、重排甾烷、4-甲基甾烷及孕甾烷,芳烃馏分中还检出芳构化甾烷,从而提供了该类生物标志物植物花粉来源的直接证据.甾族化合物模拟温度150℃时开始断裂出来,250~350℃时达到排出高峰,400℃时含量急剧下降,500℃以后因强烈地热降解而无法检出. 250℃模拟样品中的甾族化合物以甾烯丰度最高,还检出了大量的甾烯酮和规则甾烷.它们都是以C29和C28两个碳数为主,且表现出C29>>C28的特点,每个碳数均以ααα20(R S)两种构型成对出现和相对丰度20R>20S为主要特征.300℃样品中检出C29重排甾烯,350℃时甾烯被大量还原,达到规则甾烷形成的高峰.400℃以后的样品除检出ααα(20R 20S)构型的生物甾烷外,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可明显检出,而且也可检出相对丰度较高的C29和C28αβ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的ααα20R构型向20S构型的转化,也随热模拟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450℃和500℃的高温模拟样品中检出了较明显的孕甾烷和甲基孕甾烷C21和C22.此外,松粉低温热模拟样品的芳烃馏份中检出单、三芳甾烷.  相似文献   
749.
基于供求关系的庐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前人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经济供求视角,指出旅游产品的供求矛盾是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的根本驱动力,构建了旅游产品影响因素的供求矛盾驱动模型。并以"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为例,划分其生命周期阶段,分析各阶段的供求矛盾,验证了供求矛盾驱动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分析当前庐山旅游的供求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50.
概述频率域远场台阵技术应用于大地震能量辐射源的追踪原理,介绍利用这一技术追踪能量辐射源的一般步骤,并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为例,分析资料处理中主要参数设置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地震台阵(EK台阵)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获得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起始破裂点的位置,能量辐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破裂持续时间. 根据EK台阵资料的分析结果,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的起始破裂点位于布喀达坂峰东侧(35.92deg;N,91.70deg;E),破裂持续时间不超过160 s,破裂长度约520 km. 其中,初始破裂点以西为180 km,以东为340 km. 断层西段在布喀达坂峰附近向西南方向发生弯曲,与地表破裂吻合. 断层东段似乎在西大滩断裂附近向东北方向发生弯曲,其方向与西大滩断层的走向一致,但二者相距约30 km. 另外,分析结果似乎表明, 地震断层的西段近乎直立,而东段逐渐南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