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增强接收函数偏移图像的垂向分辨率意味着提高参与叠加的接收函数的频率,但是采用高频接收函数通常伴随着对接收函数质量和参考速度模型的更高要求.通过叠加处理可去除部分接收函数中的随机噪声干扰,但同一台站的接收函数之间经常存在难以通过简单叠加消除的噪声信号.压制接收函数随机噪声的干扰可加强成像效果和提高图像分辨率,对推进叠加偏移成像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在川西地区布设的31个流动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使用曲波变换去噪后信噪比增强的接收函数进行共转换点叠加(CCP),获得沿北纬31°线下方800 km深度范围内速度间断面图像.研究结果表明:(1)对接收函数进行曲波变换去噪,可压制随机噪声,增强转换震相的追踪性,提高数据信噪比;(2)通过去噪处理,大幅提高接收函数用于偏移成像的主频率;(3)偏移结果确认了接收函数反演得到的松潘和川滇块体下方具有厚度约10~20 km的过渡性Moho的认识;(4)上地幔过渡带的结果预示在龙门山断裂带以西的小范围内有可能存在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拆沉.

  相似文献   
282.
旬阳水电站库尾安康城区及周边地区系汉江左岸河流阶地和高、低漫滩, 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其中高漫滩表部普遍分布有较厚的人工填土。本文在浸没研究中应用结合水动力学原理以及粘性土的渗流特征, 确定测压水位和粘土层含水带水位关系, 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埋深、填土层厚度、郊区农作物类型等, 确定不同的浸没临界深度。并通过7个不同正常蓄水位工况的地下水壅高计算和粘土层内的含水带埋深计算, 分析和研究浸没程度和范围, 最终确定合理的正常蓄水位, 为完成本工程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83.
最小二乘偏移可以消除非规则采集、带限子波等因素对偏移结果的不利影响,提高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和照明度,但巨大的计算成本严重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地震数据的局部平面波合成/分解策略,对传统Kirchhoff时间正演/偏移的计算过程进行改进,发展了一种快速的最小二乘Kirchhoff射线束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同需要逐道...  相似文献   
284.
高频雷达波在地球介质中有较强的衰减,反演中不可忽略.为此文中首先给出了含衰减项的雷达波的有限元方程及其偏移理论.用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元法可正演合成雷达波资料,加入一定的扰动后用含衰减项的雷达波有限元方程做偏移,实例结果表明,考虑衰减项的偏移结果能使界面更好地归位,这为提高探地雷达地质解释的分辨率提供了可能性,为逐渐地实现符合雷达波自身动力学特点的处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5.
P、S波同时偏移法是为了适应复杂构造地区勘探情况而开始研究的一种偏移方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弹性波克希霍夫积分偏移的基本原理,改进了纵波(PP)及转换波(PS)的同时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方法,给出了一种近于实用的计算机流程和程序;并用其分别对射线理论合成反射波资料、有限元模拟地震波传播资料进行了检验,证明此种方法是有效的。在解决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波成象方面,该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6.
τ-p深度偏移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τ-P变换的新的叠后深度偏移方法。这一方法是在均匀介质条件下根据波动方程推导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τ-p域中,当波场分解为它的平面波成分时,改变其τ、p值,再通过τ-p反变换回到深度域中,从而完成了地下界面的偏移归位。 方法所需的计算时间基本是与完成τ-p正、反变换所需时间相同,是一种快速的偏移方法。它可用于任意形状的地下界面,甚至在强干扰背景的条件下,也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信号的连续性。这一方法是在深度域中进行τ-p变换,故它能适应速度存在纵、横变化的地区。为了论证本方法的效果,本文给出了不同的正演理论模型和偏移结果的例子。  相似文献   
287.
基于板块间的作用及有关物理参数,分别组构了大华北第Ⅲ(1484—1739年)、第Ⅳ(1815年至今)地震活动期的动力边界和厚度非均匀的“薄板”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并根据地壳屈曲的研究,作了屈曲变形计算.所得屈曲图象与大华北新生代隆起、凹陷分布的基本特征一致,也与近30年来大华北垂直形变速率的分布特怔吻合.不同期高变形梯度区不同,7级以上地震均分布在这种区内.由此得出了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成片迁移”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88.
The Bozhong Depression in Bohai Bay was previously ranked as an unfavorable exploration region due to concerns about reservoir, trapping integrity and top seal risks.  相似文献   
289.
胶州湾湾口海底沙波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波束、侧扫声纳以及单道地震资料对胶州湾湾口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海底沙波地貌的平面形态、剖面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测的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潮流流速下沙波的瞬时移动速度,推测了直脊型沙波和新月型沙波的形成]化过程:区内新月型沙波在西向优势流的作用下大约以50m/a的速度向西迁移,直脊型沙波则在两端方向不一致的优势流长期作用下,发生逆时针旋转,同时在往复流的作用下以一个平衡位置左右摆动;就地貌形态而言,新月型沙波是不稳定的,直脊型沙波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90.
Research on in-channel sand mining is imperative as it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annel morphology. Following this quest to quantitatively comprehend the phenomenon,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don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gration of a mining pit. The evaluation of the migration rate of a mining pit in a physical scale model has found a rise in the migration rate of the pit's upstream edge with increasing discharge. A wavelet analysis applied for analyzing scale-dependent migration of the bed profile of a mining pit also revealed similar findings. Additionally, the wavelet analysis examined the length-scale dependent migration of a mining pit and a decrease in the migration rate has been observ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ngth scale. The plan form of a pit (length-to-width ratio) governs th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processes around the pit. Both physical and statistical approache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migration rat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ngth-to-width ratio of the pit. An empirical formul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alculating the migration rate of the upstream edge of a mining pit based on pit geometry (length-to-width ratio), average flow velocity, and critical shear stress of the bed material. The results also show a higher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in the channel subjected to mining as compared to a plain bed chan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