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460篇
大气科学   691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41.
942.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保  张迎新  郭品文 《高原气象》2009,28(5):1067-1074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 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 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 诊断分析方法等, 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 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 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 向北倾斜, 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 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 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相似文献   
943.
利用可分辨云模式及中国南海北部试验区加密探空的平均水平风场、位温场和水汽场模拟分析了1998年5月15日至6月11日中国南海北部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中冰相相变潜热对云和降水、辐射传输以及大尺度环境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冰相相变潜热总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大气辐射通量的变化,但会引起较明显的下垫面热通量的变化。凝华潜热释放显著地增加了大气稳定度,造成对流和下垫面热通量的减弱,从而导致地面降水减小10.11%。碰冻潜热释放也使得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的发展,区域累积降水量减小2.2%。融化潜热的冷却效应,使得融化层以下的大气降温,从而增加了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有利于海面热通量的输送,导致MCS降水增加4.1%。因此,冰相相变潜热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环境稳定,进而影响洋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垂直输送和对流的发展,导致区域降水改变。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2010年3月15日02时~16日02时黑龙江省东北部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地形抬升、冷空气、数值预报产品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产生此类暴雪天气的天气学诊断模型,以及出现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5.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及业务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欣  龚佃利  盛日锋 《气象科学》2009,29(1):121-125
介绍了采用Barnes逐步订正客观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建立的基于自动气象站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精细天气分析和业务应用系统.系统提供了地面风、压、温、湿等气象要素分布及反映大气近地面层动力、热力和湿度条件的物理量产品,并通过MICAPS系统显示,可为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精细分析资料.以2006年4月28日影响山东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为例,检验了系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业务应用价值,对业务使用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短时预报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6.
0713号台风韦帕路径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鸣  林毅  黄美金  王怀俊 《气象》2008,34(10):27-33
0713号台风韦帕各家都预报在台湾岛北部海上北折,在120°E以东向偏北方向移动,与台风实际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后在120°E以西转向北上路径存在较大误差.为认识这种预报偏差的原因,应用各种资料对影响台风韦帕北折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指出:(1)欧洲气象中心天气形势预报误差较大,西风槽底预报比实况偏南,是本次台风路径转折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2)欧亚500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形势,西风指数从低指数向高指数演变和副热带高压处周期性加强均不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北方向移动.(3)地形的影响造成的趋岸左折和港湾"吸引",以及动力场和热力场的分布均有利于台风韦帕在台湾东北部海区折向偏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47.
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2005年8月1日发生在山东北部的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最高频数达到260次/5min;与负地闪比较,正地闪呈现不活跃状态。负地闪主要落在>40 dBz的强回波区内部及其边缘区域,而正地闪则分布在前部云砧和后部层状云降水区内。对地闪位置与回波强度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45~55 dBz的回波是最有利于地闪发生的区域,回波强度低于这一区域,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大,地闪活动呈递增趋势,地闪频数在50~55 dBz的回波区域内达到峰值,>55 dBz的回波区域内地闪频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48.
湖北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模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利用武汉多普勒雷达和武汉暴雨所AREM模式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05年梅雨期的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条状回波带变宽的时候,位于2 km上空切变线附近的中尺度气旋中,表现为强对流单体回波;强降水发生时,对流系统中有两个强上升运动中心,分别位于300 hPa和600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分布对上升运动的维持是有利的;环境风场并不能很好地控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中尺度对流系统向低层涡度增加的地方移动;暴雨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低层切变线东移诱发出地面低压,产生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增加,配合丰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不稳定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949.
区域复杂地形大气污染扩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围绕复杂地形区域尺度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问题,以贵州西部山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六枝电厂所在区域为例,采用局部嵌套的高分辨率复杂地形大气扩散模式系统,模拟了该区域大气边界层气象场和污染物散布的浓度场,给出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下各级保证率的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分布,进而得出其年均浓度分布,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了山区复杂地形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特性和散布规律。  相似文献   
950.
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MM5模式中有多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可供选择,不同参数化方案及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很大影响。本文利用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GR,KF,BM,AK)对辽东半岛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强降水落点及强度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模拟较好的是GR方案,最差的是AK方案;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海平面气压场差别较大,其中GR方案模拟出造成2005年第5号台风暴雨的高低压系统和中尺度气旋;粗网格采用一定的积云对流参数化后,可在一定程度再现一些中尺度特征;4种方案由于闭合假设不同,模拟的云物理特征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对各种天气要素的准确预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