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夏季随着夏季风的北进,梅雨锋活跃在我国东部由南向北的不同纬带。该文通过对三段活跃期梅雨锋的平均动力热力结构诊断分析发现:1998年6月1~10日华南前汛期时活跃的锋系其动力、热力结构与江淮流域典型的梅雨锋结构相似;梅雨锋锋面随高度无向北倾斜现象,已不存在典型温带锋面的结构;梅雨锋的垂直动力、热力结构具有准热带系统的特征,是介于温带锋面和ITCZ之间的过渡结构。  相似文献   
422.
梅雨、副热带高压活动与近点月位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兴荣  严学锋 《大气科学》1995,19(5):636-640
本文研究了梅雨、副高与近点月位相之间的关系,证明梅雨和副高均与近点月位相之间存在着非同步关系的周期性泊松联系。梅雨与近点月位相之间的关系是副高与近点月位相关系的反映。然而,副高与近点月发生联系是有条件的,当副高南退时,两者不存在关系,反之,北挺时两者存在着周期性泊松联系,并且不同北挺幅度所对应的周期性泊松联系的形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423.
一次梅雨锋气旋波雷暴天气生成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绍远  林锡怀 《气象科学》1995,15(3):209-218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并采用滤波方法,仔细地分析了1980年6月24日一次江淮气旋中发生物强对流性质的暴雨天气。分析表明,强对流性质的暴雨天气之所发发生,是由于低层的西南风急流轴与Td的湿舌轴重合,极有利于水汽的不断输送,850-700hPa之间较长时间对流不稳定居存在,雷暴区又正好与S〈0的对称不稳定区重合,对称不稳定产生了倾斜对流,使雷暴天气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24.
In this paper,the heavy rain process from June 30 to July 2,1991,has been simulated by MM4.and three-dimensional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s beencalculated.It is shown that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variable to reveal heavyrain structure and dynamic mechanisms.Negativ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orresponds to the Meiyufront-wind shear line system and the negative center corresponds to the heavy rain center.Negative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ainly attributes to the effects of meridional baroclinic term and convectiveunstable term.The former is favourable to the maintenance of zon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latter is themechanism of the heavy rain center propagating along the rain belt.The heavy rain is contributed by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 conditional convective instability,baroclinic instability and upper air inertial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425.
长江中下游梅雨气侯区水汽来源及输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9-1983年梅雨期间低空水汽场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了分布不同的梅雨雨带水汽通道各具鲜明特征,展示了梅雨期间低空偏南气流水汽输送量以短周期脉冲形式增强,使梅雨气候区不断获得水汽净流入。所得结论,可供实际天气分析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26.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与全球500hPa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仁广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4,18(6):691-700
本文利用 ECMWF的全球500hPa高度月平均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期(6、7月)降水与全球同期和前期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不仅与北半球,尤其是欧亚地区的环流有关,而且与南半球同期和前期环流亦存在相当程度的联系,特别是发现了当2月份南印度洋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发展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容易偏多。此外,南极极涡的强度变化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存在某种程度联系。  相似文献   
427.
应用GMS可见光和红外通道数值化资料,针对梅雨锋云系特点,选用云顶红外计数值、可见光计数值、红外计数值梯度等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导得高层高积云、多层云和积雨云的降水与上述因子的关系。并将估计结果与理论、实测降水比较,表明该方法估计效果较好,采用云分类降水估计结果比无云分类的要好。  相似文献   
428.
梅雨锋动力锋生方程组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湿静力温度Tσ作为参数,导出梅雨锋锋生的方程组,并用该方程组计算了1991年江淮梅雨锋强降水的个例。结果表明:该方程组可分析梅雨锋的动力锋生;在梅雨锋中存在近似垂直分布的对称的横向次级环流,环流中干冷侧的横向穿锋环流可建立湿状态的稳定性;非地转变形项对梅雨锋锋生(消)起主导作用,同时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与锋生有正反馈关系。另外,梅雨锋中Tσ水平锋生对未来6小时降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9.
本文从气候平均角度及年际时间尺度对传统梅雨区(28°~34°N,110°~123°E)的西北部(NW区)梅雨期降水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重点比较其与典型梅雨区梅雨期降水的异同。结果表明:(1)气候平均而言,850 hPa层次上大于40 g·m·kg-1·s-1的水汽输送带无法覆盖NW区,导致该地区在35~37候没有类似于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梅汛期集中性降水的特征。(2)1979—2017年共39 a中,NW区有24 a出现了梅雨现象,有15 a为空梅,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27日,比长江流域偏晚13 d,平均出梅日期为7月13日,与长江流域相近,梅雨期平均日降水量与长江流域相当。(3)NW区梅雨期时,雨量偏多的地区在我国黄淮地区,此时江南地区雨量偏少。东亚夏季风系统成员,如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南部梅雨锚槽、低层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等都比长江流域梅雨时偏北。(4)与典型梅雨区不同,NW区的入梅时间与赤道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等关键区海温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430.
采用常规观测和"973"中国暴雨试验资料,对2002年6月22~23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而产生的低涡,以及伴随其发生发展的对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CSA东移到河南西部时,由于对流层中层正涡度中心的强迫和潜热释放产生了气旋,低层的暖平流可能是低涡东移发展的原因之一.模拟结果显示低涡东部的对流系统发生在气旋东部的暖切变上,西部对流系统发生在冷切变附近.在低涡的南部偏南风与偏北风之间形成辐合线,辐合线上有低层偏东风与高层偏西风的垂直切变,对流沿辐合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对流带.对流系统发展强盛时除了低层的强辐合外,高层较深厚的强辐散是其维持的重要原因,当系统倾斜时表明开始减弱.试验加密资料分析也表明:降雨发生前有明显的增湿过程,而降雨开始后,整层可降雨量迅速减少;对流系统南侧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向对流区输送了大量水汽;气旋东移后,西北风(冷空气)的侵入使降雨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