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11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1.
 Distribution of the trace elements Cr, Cu, Ni, Pb and Zn in surficial sediments of the river/sea environment in Danang – Hoian area (Vietnam) was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the degree of metal pollution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oint sources from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s are identified as dominant contributors of trace element accumulation. Surficial sediments of Hoian River show extremely high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Cu (Average Concentration 295 μg/g), Ni (AC 112 μg/g), Pb (AC 396 μg/g) and Zn (AC 429 μg/g) that exceed assigned safety levels ER-M. Similarly, the sediments of Han River show high Pb (AC 188 μg/g) and Zn (AC 282 μg/g) contents. In marine sediments of Thanhbinh beach Pb is also enriched (138 μg/g) above guideline levels. In contrast the sediments of the Cude River are dominated by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close to background values. Received: 17 December 1998 · Accepted: 6 May 1999  相似文献   
412.
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的热点。如何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是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海洋功能区划是为实现海洋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地理实体对象,集知识、分析、决策和服务为一体的系统。该系统从应用角度为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以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数据库和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13.
海洋GIS数据模型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海洋 GIS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问题。根据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了海洋 GIS的数据表达模型。针对海洋 GIS中水体的特点 ,提出了适合海洋 GIS水体的多级化格网型数据结构 ,给出了两种大尺度海洋常用的格网化方案 :全球等角格网化方案和全球等面积格网化方案。这种格网型数据结构是普通 GRID的扩展 ,具有鲜明的海洋数据应用特色。  相似文献   
414.
对发现自我国北方海区养殖环境中危害性盾纤目纤毛虫的常见类群 (16属 )之口器结构、一般形态学与鉴别特征以及属种模式做了概要性介绍。同时涉及了生活类型、已知种的分布范围、纤毛图式水平的示差鉴别及属级定义并借助模式图例为该类广泛分布而又不易识别的病害纤毛虫类群提供了一份简明的病原鉴定资料  相似文献   
415.
珠海万山群岛海上生态公园建设规划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辉  王伟臣 《热带地理》2000,20(3):228-232
万册群岛位于珠江口门,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理想的旅游气候,众多的岛屿,广阔的海域,丰富的生物和旅游资源,发展海上生态旅游大有可为。根据珠海市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国际旅游度假会议会展城,认为万山群岛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建设“万山群岛海上生态公园”的规划构想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16.
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17954-2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AMS14C测年的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温跃层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IS3期,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大体呈现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温跃层深度由浅到深阶段性变化;短时间尺度上温度与温跃层发生幅度较大的快速变化。暖事件(IS)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暖水种、混合层属种含量的增加,冷水种、温跃层属种含量的减少以及冬夏SST的升高;冷事件则与之相反。表层海水生产力亦大致呈现3个阶段(61~51ka,51~42ka和42~32ka)的变化,在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事件中,暖事件对应浮游有孔虫生产力属种含量降低,冷事件对应升高。此外,在MIS3内部分暖事件(IS6和IS11~13)表现出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温跃层深度变浅和表层海水生产力升高的状况,表明该区此时上升流的存在,其形成原因推测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加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17.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18.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419.
中国沿海地区以及濒临海域经常发生多种灾害性天气,包括大风、暴雨、大雾和海上强对流天气等,原位探测资料的缺乏极大影响了这些天气生消演变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为了实现海上自动部署、机动安全和实时的多要素原位探测,研发了一种基于太阳能无人艇的海洋气象水文探测系统,工程样机命名为MWO-Ⅰ(Marine Weat...  相似文献   
420.
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塘盆地为中生代大型的海相残留型构造盆地。盆地的南北缝合带及中央隆起带,宏观上可视为三条构造活动带,其间所夹持的两个相对稳定的地块,特别是南、北坳陷中部的两个复向斜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上三叠统—上侏罗统是盆地内的沉积主体,“两坳夹一隆”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和烃源层的发育和展布。生物礁、滩多分布在高隆起周缘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发育于各组段中,但以侏罗系布曲组及索瓦组相对集中。盆地内发育有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以及上侏罗统索瓦组四套主要烃源层,估算盆地的总生烃量为9930.92×108t,远景资源量为52.95×108t,具有雄厚的找油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了四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以侏罗系(组合Ⅲ)布曲组—夏里组亚组合最好,是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应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和评价认为,北羌塘坳陷金星湖—东湖—托纳木地区和南羌塘坳陷比洛错东—土门地区是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