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532篇
测绘学   451篇
大气科学   688篇
地球物理   1224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298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观测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对全国气象台站观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中观测环境的评估和新选址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环境选择必须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避免局部地形、障碍物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观测环境下垫面与区域地表一致有利于真实反映区域的实际情况,但在部分陆面特征中,农业生产也会对部分气象要素的观测造成影响,这些在具体观测项目中要作具体考虑.对于受城市化影响的气象台站,在新建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同时保留原观测站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2.
A 90th birthday would be a milestone celebration for any person,but exceptionally rare if the person is still active after 75 years of working and serving the photogrammetric and remote sensing communities worldwide.This unprecedented career is the motivation to refl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75 years in the light of Gottfried Konecny's lifetime achievements.I started to get to know Gottfried not long before he officially retired from the Institute for Photogrammetry and Engineering Surveys in 1998.Furthermore,I was not even born when he,as a young and talented scholar supported by the Fulbright Scholarship from the US Government,arrived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OSU),which has been my professional home for three decades.In the second half of Gottfried's 75-year career,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have been phenomenal,and,furthermore,shown an accelerating trend in the past few years.It is absolutely remarkable how Gottfried has been able to keep up with these rapid changes and advancing technologies and exploits them for mapping and,in general,for all the users of the geospatial field at large.Additionally,his open-minded and kind personality has been always a major plus to his technical skills and experiences,and ultimately helped him assist many colleagues to advance their careers,and along the way developed and increased the use of geospatial data and systems in support of many countr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993.
五里营综合观测井自1984年观测至今,已积累了15年连续、可靠的资料。经过多次地震检验,该井水位、水氡、水汞等地下流体震前异常反应明显。利用该井特征性的异常形态,如脉冲、升降、方波等前兆变化对大同-阳高、张北-尚义强震及几次邻近地区4.0级以上地震曾多次作出了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4.
1979年以来,天津地区先后有9口石油深井出现了“井管突升,地面崩裂”异常现象,本文通过这9口井的基本情况,分布特点,异常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地面局部沉降的结果,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力学解释,同时提出了安定社会的三项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大震过程中地壳形变的混沌和多重分形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壳形变中倾斜观测为例,用常熟观测台石英摆地倾斜仪记录到的1995年7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SN测向的观测数据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采用时间延迟相空间重构法计算并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Ms6.1级地震前后地倾斜系统混沌吸收子的关联维数,D2二阶熵K2和最大Lyapunov指数λ1,并用推广GP法和数盒子法研究了地震前后系统多重分开遥广义维数谱D2和奇异性谱(α)研究结果表明,地倾斜  相似文献   
996.
北极地区低平流层惯性重力波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地区重力波活动有大量报道,相对而言,北极地区重力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极区Ny-Alesund站点(78.9°N,11.9°E)无线电探空仪从2012年4月1日到2017年3月31日共5年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北极地区低平流层惯性重力波的特征.观测显示,月平均纬向风在20 km以下盛行东向风,再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呈现出半年振荡现象.对流层顶高度在5~13 km范围内变化,其月平均高度显示出年循环,最高出现在夏季,约为10 km,最低出现在冬季,约为8.5 km.对流层和低平流层月平均温度都显示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这与中低纬度观测结果有所不同.结合Lomb-Scargle谱分析和矢端曲线方法,估算了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参数.个例研究表明,低平流层惯性重力波呈现出远离源区的自由传播性质.统计结果显示,惯性重力波的水平和垂直波长分别集中在50~450 km和1~4 km范围内,本征频率集中在1~2.5倍惯性频率间,这些值都比中低纬度观测值稍小.垂直方向本征相速度主要集中在-0.3~0 m·s-1,而纬向和经向本征相速度集中在-40~40 m·s-1之间.在5年的观测中,大约91.5%的惯性重力波向上传播.在冬季和早春,由于极地平流层极涡活动,激发出向下传播的惯性重力波,因此,向下传播的比例上升到相应月份的20%左右.由于低层大气盛行的东向风的滤波效应,低平流层大部分惯性重力波向西传播.波能量呈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最大值在冬季、最小值在夏季,与北半球中低纬度观测结果一致,表明北半球重力波活动普遍冬季强、夏季弱.  相似文献   
997.
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地震台2019年10-11月质子矢量磁力仪FHD-2B的数据进行常规分析,发现D分量测值数据出现噪声大、突跳多的异常现象。对该台质子矢量磁力仪受干扰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确定干扰源范围,排除外界干扰可能。进一步对仪器进行检测,确定干扰原因为参数漂移,在进行参数校正后,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98.
对2017—2019年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的完整率和稳定性、变化形态、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同震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完整率较高,仪器工作稳定,符合地下水位观测规范要求;②固体潮效应显著,潮汐响应能力较强,潮汐因子平均值为2.1—2.2,观测精度均值为0.01左右,相对误差较小,且较稳定;③同震响应能力较强,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同震水震波波形清晰;④水位与气压变化之间相关性较好,整体呈负相关;⑤水位观测资料年、月、日变化规律清晰,有望在地震地球物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999.
2016年11月-2017年,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曲线出现"漏斗"状向下凹陷的压性变化,从场地环境、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核实,并对异常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及仪器自身问题,认为此次数据畸变可能反映了地下应力的真实变化,应为地下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壳放气现象是地壳不同层次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形式。因此,强烈放气通道实际上是一个洞察地球内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应力应变的"窗口"。通过系统观测和记录释放地点、释放量与释放方式,可以了解地壳内压力的变化与通道的开启状况,从而给地震预报、构造活动监测提供重要信息。断层土壤气测量在地震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且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断层土壤气流动观测研究现状,并对其技术思路、数据分析等展开调查,为深入开展断层土壤气与气体运移关系的研究提出设想,以期形成相对成熟的观测技术系统,为开展地震相关研究服务。笔者认为,地震断层土壤气观测方法尚处于研究初期,不够成熟,但因其具有轻便、快捷、价廉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巨大的科学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