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72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449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45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项素清 《气象》2004,30(3):35-38
利用 1 956~ 2 0 0 0年舟山市定海验潮站潮位观测资料 ,对历年影响舟山的台风风暴潮灾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将台风按路径分型 ,分析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特点 ,并用基于PRESS准则的逐步回归方法 ,建立了不同路径风暴潮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2.
一次冬季降雹过程的CINRAD/SA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冯晋勤  罗保华 《气象》2004,30(5):21-24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 (CINRAD/SA)对 2 0 0 2年 1 2月 1 9日一次冬季降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从中得出冬季降雹的回波特征 ,并对这次过程中出现的三体散射现象及相应的雷达产品做初步分析 ,得出“三体”散射现象是降大雹的一指示性标志和降雹的一些雷达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73.
Gönnert  Gabriele 《Natural Hazards》2004,32(2):211-218
Computations of storm surg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needs to incorporate globalwarming of about 0.6 °C ± 0.2 °C (IPCC, 2001). In order totake this global warm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torm surgesoccurr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analysed. The study comprises determiningto what degree the storm surge curve and storm surge level depend on each other. Thisfac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 maximum storm surge curve and each single storm surgeevent can be summarised. The tendency of the surge and wind parameters do not showthat this maximum storm surge le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will occur earlier than predicted, however, the global warming of 0.6 °C will extend the duration of the mean storm surge curve.  相似文献   
74.
对比云南富宁2001年“8·25”与2004年“5·15”两次大暴雨过程前后的雨量分布、灾情、大气环流背景,以及反映大气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的部分物理量场,分析它们在两次过程中的异同点,讨论各类条件对暴雨落区的指示性情况,并对“5·15”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作简单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曲靖市711B数字化雷达冰雹云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总结2002年~2003年曲靖市防雹工作3年取得的经验,以期提高县级防雹指挥人员雷达回波分析能力和作业指挥能力,在防雹作业中科学的安排防雹炮弹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76.
冰雹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黔西南是典型的冰雹频繁发生的多灾地带,每年发生大小冰雹天气过程几十次,尤其是个别县的某些乡镇几乎在每一次的重大天气过程中都要遭受到冰雹的袭击,显示出冰雹天气发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局地性。因此,用多普勒雷达的观测资料来分析冰雹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得出可能降雹的区域和地点,可以提高临近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冰雹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77.
沙尘暴的发生受大气环流、地表状况、降雨的影响,还受到局部地区地形的影响。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可以从蒙古国和我国西部沙源地输送到我国东部、韩国、日本乃至夏威夷、美国西海岸。中日亚洲沙尘暴ADEC项目对亚洲沙尘暴的起沙、传输和降落的运行机制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亚洲沙尘暴的数值模拟系统。本文以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例,利用遥感技术,综合DEM地形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分析西风引导气流和地形对沙尘运移路径影响,将MODIs影像数据和DEM地形数据以及地面观测站点实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在运移过程中的运移路径明显地受到西风引导气流、沙尘粒子自然沉降规律以及局部地形的影响,要预防(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仅仅作好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不够的,加强北京周边地区,尤其是张家口地区、官厅水库库区及库区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8.
沙尘天气等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对西安市1981—2000年TSP、SO2和NOx年平均浓度资料,1998—2000年周报和日报环境监测资料以及相应的地面、高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市空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点以及沙尘天气等几种气象条件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污染物(TSP和PM10)是西安市的首要污染物,其次是SO2。1981—2000年期间,TSP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5%,SO2年平均浓度降低了77%,NOx年平均浓度总体上变化不大;这三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的年变化都呈单周期型,冬季1月份最高,夏季最低(TSP是7月份最低,SO2和NOx是8月份最低)。(2)2001年春季3~4月份沙尘天气的频繁发生,使西安市空气污染日出现全年的第二个多发期(23d·月-1),这有别于正常年份仅在冬季1月份出现一个浓度峰值的特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会使西安市PM10浓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高3倍左右,造成严重的颗粒物污染。(3)西安市冬半年出现轻度污染以上级别的几率明显大于夏半年。影响西安市的地面天气系统可归纳为12类,当受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时,其污染状况会有较大差异。(4)西安市一年四季都有逆温存在,100m平均逆温强度为0.90℃;全年以低层逆温出现日数最多,但冬季贴地逆温出现日数最多,厚度最厚,强度最大,是造成西安市冬季空气污染严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之一。(5)西安  相似文献   
79.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闽东北地区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多单体合并对流云在生命史、回波高度、强度、尺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单体对流云,其液态水总量也更大,自然降水条件和人工影响潜力都优于单体对流云,是夏季降水和人工催化的重要云系。分析得到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两个个例的天气形势分析,指出冷空气对对流发展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80.
River-ocean coupled models are describ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ver discharge and surge development along the Orissa coast of India. The models a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esh 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Mahanadi River on the surge response along the Orissa coast due to the October 1999 super cyclone which led to severe flooding of the coastal and delta regions of Orissa. The so-called 1999 Paradip cyclone wa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cyclones; causing extensive damage to property and loss of lives. The present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act of the Mahanadi River on overall surge development along the Orissa coast. Therefore, we have developed a location specific fine resolution model for the Orissa coast and coupled it with a one–dimensional river model.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oth with and without inclusion of fresh 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river. The bathymetry for the model has been taken from the naval hydrographic charts extending from the south of Orissa to the south of west Bengal. A simple drying scheme has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model in order to avoid the exposure of land near the coast due to strong negative sea-surface elevations. The simulations with river-ocean coupled model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of fresh water carried by the river may modify the surge height in the Bay,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Bay of Bengal where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 systems of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the Mahanadi River, joins with the Bay of Bengal. Another dynamic effect of this inlet is the potentially deep inland penetration of the surge originating in the Bay. The mode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vailable observations/estim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