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测绘学   1329篇
大气科学   2023篇
地球物理   581篇
地质学   705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7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96.8”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青文  张迎新 《气象》1997,23(10):39-43
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过程。此次特大暴雨,主要是8608号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西北上,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低层从东北部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在暴雨区域形成湿斜压锋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致使台我低压北方形成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相似文献   
72.
冯桂力  陈文选  刘文 《气象》1997,23(12):3-8
利用二维雹云模拟济南地区1996年7月24日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对雹云26个主要微物理过程双参数化较细致地描述对流过程的热,动力反馈和微物理特点2。根据计算结果,对该次冰雹过程进行了AgI催化试验,结果得出在云发展初期对暖底雹云实施高浓度的冰晶催化,可起到减少地面冰雹和增加地面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何立富 《气象》1997,23(12):24-28
利用热带天气图,日本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风场资料,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的两类主要天气过程,热带云涌-冷锋尾流气旋锋生过程和阻塞反气旋北侧回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云型演变,环流形热,热带流场等方面揭示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为业务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一次台风暴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4年7月12~13日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华北暴雨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9406号台风登陆后,台风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形成的偏东南风低空急流,具有明显超地转特征,它是触发这次台风暴雨的关键系统。Q矢量诊断表明,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位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5.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76.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pper crust in easter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an area of 3.3×106 km2 within eastern China, 28 253 roc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ystematically and combined into 2718 composite samples which were analyzed by 15 reliable methods using national preliminary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CRMs) for data quality monitoring. The averag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exposed crust, the sedimentary cover and the exposed basement as well as the upper crust for 76 chemical elements in eastern China are given. A key basic geology projcct supported by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77.
杨引明  姚祖庆 《气象》2004,30(11):8-13
对近两年来5~8月中国东部地区120多个测站雨量观测资料和对应4400多幅GMS-5四个通道云图的研究发现:红外亮温的时间、空间变率、红外和水汽通道亮温差等云图衍生资料对消除卷云,弥补夜间缺少可见光云图的不足起到明显作用。从而,应用双判据双重MOS多元回归法建立四通道云图因子、衍生因子与降水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进行6小时分级降水估计。为了进一步消除厚卷云和特殊地形的影响,提出使用逐日实时资料自动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估计降水量,从而对双判据双重MOS多元回归法估计结果进行校正。上海中心气象台的业务使用表明,总体估计的准确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78.
用混合和扩散云室对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忠  王祥国  游来光  皮家雄 《气象》2004,30(12):39-43
继1963年用混合云室对春季冰核浓度观测之后,1994~1996年,在同季节、同地点用混合和静力扩散云室又做了同步观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凝华核浓度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占总冰核浓度的百分比,两种云室测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扩散云室的容积效应及冰核浓度随气压、能见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79.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文 《气象科技》2004,32(5):343-347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Tropical forest mapping i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t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in which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re firmly involve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se of the variogram function to analyse forest cover fragmentation at different image scales. Two main aspects are considered here: (1)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structure of the forest cover observed at three different scales using fine, medium and coarse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s; and (2)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caled images from the finest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hose of the medium and coarse spatial resolutions. Both aspects are analysed using the variogram function as a basic tool to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forest cover.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for a Brazilian tropical forest zone using satellite images of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 acquired by Landsat TM (30 m), Resurs MSU (160 m) and ERS ATSR (1000 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establishing a suitable spatial resolution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tropical forest cover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