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离柳集团化肥厂几乎每年均遭受雷害侵袭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对雷击原因(特别是DCS系统雷击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综合防雷方案。该方案2007年实施后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32.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山西省布设了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在全省7个子站配备了ADTD雷电探测仪,并通过CDMA无线传输和气象系统局域网传输的方式将所探测的闪电数据传输到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以达到对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控.在数据上传国家探测中心的同时,也为我们飞行作业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成以及故障检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3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很重视,具体的防雷措施也做的很到位.但相对于一些古建筑物来说,特别是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在防雷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能够大量保存的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大部分都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因此对这些建筑的防雷措施应该更加重视.本文做了关于砖木、砖石结构建筑闪电分流系数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对砖木、砖石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根据2009年6月江西省九江一次雷击事故现场的勘察结果,利用雷电监测数据和剩磁检测数据对雷电流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造成雷击事故的可能原因有三方面,分别是电源SPD的保护级别不够、SPD的容量太小、接地引下线过长和截面积太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35.
南京地区闪电定位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朱飙  黄兴友  王世文 《气象科学》2008,28(6):659-662
利用江苏省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探空资料,分析了以南京探空站为中心的1°×1°的经纬度范围内,在两次探空放球时间段内所发生的闪电情况.分析表明,沙氏指数、700 hPa与10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差、500 hPa与700 hPa假相当位温θse差、1000 hPa温度、500 hPa温度对南京地区闪电活动的实时预警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并定义了闪电概率指数,可用于预报0~30 min内闪电的发生概率.本研究对南京地区雷电实时监测与预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结构以及它安装在屋顶的特殊性的认识,从直击雷防护和防雷电波侵入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相应的防雷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7.
利用FY-4A卫星闪电成像仪LMI、TBB、地基闪电ADTD数据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以2022年5月10日广东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对两个不同强降水区域对流云团发展演变的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北部清远至九连山南侧的强降水1区属于典型的锋面低槽型暴雨,发生在低槽前部冷暖交汇区,珠江口西侧沿海附近的强降水2区则是暖区西南和偏南气流辐合作用的结果。此个例强降水发生前TBB迅速下降,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梯度大值区。对流发展初期TBB逐渐下降到230 K以下,TBB变率较前1 h下降幅度可达-15℃以上,局部可达-30℃,对流云团移动前方的闪电对下一时刻对流的发展移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锋面降水中ADTD较LMI提前出现;成熟阶段TBB大范围下降到220 K以下,局部200 K以下,TBB变率减小,维持在0~-10℃,闪电达到峰值,密集闪电随着TBB≤220 K低值区移动。  相似文献   
38.
基于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对江淮闪电定位网(Jianghuai Area Sferic Array,JASA)在内陆及近海区域的闪电实时探测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2019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期间产生的闪电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JASA和WWLLN对台风闪电的径向分布、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绝大部分闪电发生在云顶亮温小于220 K区域;在台风发展阶段,内核区闪电活动较为频繁,在台风成熟和消亡阶段时,闪电主要分布外雨带,内核区的闪电活动少但集中。在探测效率方面,JASA对江淮区域实时定位到的闪电数远多于WWLLN,相对探测效率和绝对探测效率分别为69.12%和92.51%。而在海洋区域(114~130°E,20~24°N和123~130°E,24~32°N),由于受到JASA站点位置分布的限制,闪电实时定位数略少于WWLLN,其相对探测效率和绝对探测效率分别为32.67%和52.26%。研究结果表明了JASA对内陆及近海区域雷暴具备较强的捕获能力,为实时监测台风期间强对流闪电...  相似文献   
39.
雷暴单体合并是促使对流系统成长、增强、持久的重要因素,合并与灾害性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23次合并样本(其中有闪电活动的样本10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基于雷达回波参数的构建与计算,分别以一次冰雹暴雨过程和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对合并及雷暴系统的演变进行了物理过程分析,对所有样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归纳。最后发现并验证了雷达回波参数FV40up-6(即6 km以上对流单体大于40 dBz体积的变率)常常在合并进行中出现突然减小现象,简称为"突降";同时揭示了合并进行中闪电活动的特征。具体结论如下:(1)就合并最初开始位置而言,高度在5 km之下的样本最多,比例达86%。从合并用时看(即RHI图中30 dBz回波开始衔接至最强回波合为一体为止),全都在6-36 min,其中用时在12 min以内的占56.5%;达到30 min的仅占16%。合并开始后,在97%的样本中,回波参数V40(即大于40 dBz的总体积)、V40up-6(即6 km以上大于40 dBz的总体积)出现增大;V40增幅为7%-590%,V40up-6增幅为3%-638%;V40up-6最大值出现时刻距合并开始时刻12-18 min的,占总样本的60.1%;24-36 min的,占总样本的34.8%。(2)在雷暴单体合并进行中有"突降"现象的,占总样本的87%;其中又有77%的"突降"出现在距合并开始后的6-18 min内。(3)在10个闪电活动样本中,有9个样本在合并开始后,闪电频数出现了"跃增",甚至出现峰值;全部样本中参与放电的主正电荷区高度随着"突降"均有下降,降幅在1-4 km,而此时的闪电频数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0.
基于近11 a(2006-2016)云南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以及雷电灾害汇编资料,运用ArcGIS对闪电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昆明市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雷电致灾成因机制。从灾害系统理论和综合易损性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判断矩阵,计算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R值并进行分级,形成昆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频繁活跃的地闪活动是导致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致灾影响因子,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地闪活动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全市有雷电灾害高易损区3个,次高易损区2个,中易损区4个,次低易损区4个,低易损区1个,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雷电防护重点和防范等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完善雷电防护措施,可以增强承灾体抵御雷电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