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根据2018年秋季至2019年夏季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研究了海阳万米海滩地形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控制研究区砂质岸滩季节性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连理岛-东村河口以西海滩剖面形态在强动力和弱动力条件下分别呈“上蚀下淤”和“下冲上塑”特征,夏季台风造成的滩肩侵蚀量大于冬季风,在滩面形成的沙坝数量多、规模小且离岸距离较之冬季风更远。连理岛-东村河口处海滩剖面形态整体呈淤积状态,且在强动力条件下的淤积量大于弱动力条件。连理岛-东村河口以东海滩剖面形态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小于以西海滩,同时滩肩顶剖面形态在夏季出现明显下凹特征。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同样呈现东西差异的特点,秋季到冬季,西侧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变粗、分选变差,而东侧海滩变细、分选基本不变;冬季到春季,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总体变细、分选较好;夏季变化趋势与冬季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人工岛和港口等海岸工程建设是导致海滩剖面形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波浪和台风事件等是控制砂质岸滩季节性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潮汐作用、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也对岸滩演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 m以浅的海域,Ⅱ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 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众多相关论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山东半岛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受到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呈现出中间厚、向海向陆减薄的楔形,并沿山东半岛发育,其物质来源主要是黄河注入所带来的沉积物;在形成机制上,受到海平面上升、潮流和黄河入海口的迁移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成因复杂;在形成时间上,现今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该泥楔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期。对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山东泥楔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应该建立多种水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泥沙输运与沉积模式,着重从海洋沉积动力学角度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牟平金庄、宋家沟、乳山蓬家夼、西涝口、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型金矿床.按照其产出特征,可分为蓬家夼式盆缘滑脱拆离带蚀变杂岩型金矿与宋家沟式盆内裂隙密集带蚀变砾岩型金矿二种类型.盆缘区金矿的同位素年龄为128.49~115 Ma,与胶东其它地区金矿年龄一致,成矿物质来源均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通过对该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分析,指出了5处重要成矿远景区,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北部千里岩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黄海北部海域首次针对千里岩断裂进行了声波探测。根据声波反射剖面所显示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性差异,大致以朝连岛断裂为界,可把千里岩断裂分为2段,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在日照东南海域跨断裂的声波剖面上晚更新世地层没有受到断层错断的影响;北段在晚更新世晚期活动,从千里岩岛西侧至石岛湾以东海域,在声波剖面上可见多处上更新统中上部地层错断现象。虽然自建立测震台网以来沿千里岩断裂及附近海域内尚未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也未见小震丛集现象,但是,千里岩断裂的晚更新世活动段长度>100km,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在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雷州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比较,双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基本相同;雷州话多了一个双唇音,一个喉头音;普通话多了一个唇齿音;普通话有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三组声母,而雷州话只有一组类似普通话舌尖前音的声母(有专家认为是舌叶音),这是雷州话声母系统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差异,也是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障碍。雷州话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相比较,在调类及调值上相差极大。但重要的还是雷州话有入声,普通话则没有。通过比较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声调方面的异同,发现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从而对症下药,发挥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纠正“雷式普通话”这样的语音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雷州歌谣话初集》系清末民初黄景星著述之研究雷州民歌的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其所选雷歌数量众多,体裁各异,题材广泛,原汁原味,注重音义注解的翔实性与可靠性,编辑体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作者对每首雷歌字词句篇的鉴赏曲尽其致,对雷歌"赋"、"比"、"兴"之叙述方式与"双关"、"顶针"、"回环"等修辞方式独抒己见,将雷歌分为"口头歌"、"班本歌"、"出榜歌"、"姑娘歌"四类,考辨出雷歌"源于清之雍康间,而盛于乾嘉,衰于咸同以后"之历史事实,值得研究雷歌的学人一读。  相似文献   
18.
雷州求水题材的传说所占比例不高,它们构成一种基于主干的立体性丛构关系,分为神祇求水和某人求水两大类。"求水"+"得遂"是其基本结构模式,"帮助"和"惩罚"情节单元出现的频次与求水主体神祇或某人关系密切。求水类型丛的传承与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 ,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 ,区内地质构造发育 ,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 ,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汇处。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 ,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 ,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 ,下渗和深循环对流 ,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为热水 ,沿断裂上升过程中 ,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成分各异 ,温度高低不等的温泉水  相似文献   
20.
雷州半岛人工增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州半岛云水资源气候分布、云的宏观动力学和微观物理学、降水形成机制、人工增雨机制、冷云催化剂与暧云催化剂、播云方式与催化方法的研究和对外场试验的总结,表明:雷州半岛空中具有丰富的云水资源。有暖云降水机制、冷云降水机制和混态云“播种一供水”降水增强机制。人工增雨可进行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使用的冷云催化剂为冰核和致冷剂,暖云催化剂为吸湿性巨核。适宜的人工增雨作业工具为飞机、火箭、地面蚶丙酮溶液燃烟发生器、气球携带AgI焰弹、增雨炮艇等。37高炮不适宜在雷州半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