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9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MODIS数据,以湖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北省13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边界矢量数据与地表温度因子进行套合处理,采用叠置分析方法对2000、2015、2017年湖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城区的地表温度进行统计,并分析城镇化建设对城区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43.
基于水资源约束的中国城镇化SD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控要素还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水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发挥主控作用的局面愈益明显。在中国城镇化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基础上,从水资源供给、需求和水环境等层面将水资源作为主控要素嵌入原有模型中,拓展出基于水资源约束的中国城镇化SD模型,并对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① 系统存流量和灵敏度检验证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具有可操作性。② 部门用水效率一定时,产业发展对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比人口增长更为明显。③ 在实行节水农业、节水工业、高生活需水、高生态环境需水和高再生水利用的综合协调方案中,2050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约共需6789.70亿 m3水资源,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4.
程叶青  翟梦潇  王莹  张金萍 《地理科学》2019,39(12):1902-1909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基础服务设施滞后、城乡差距拉大等系列问题,新型城镇化战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建设可持续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美好蓝图。以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海南省琼海市城镇化建设过程及成效,并以潭门镇、博鳌镇和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为案例,提炼出3种不同类型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征及驱动力,为海南省其他类似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马延吉  艾小平 《地理科学》2019,39(3):487-495
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内、外两个角度研究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升,发展趋势良好,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研究期内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大,经济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呈“核心-边缘”结构,即长春市水平高、其它地区水平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低”。研究期内吉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低于黑龙江省,2015年后高于辽宁省;相较辽黑两省,吉林省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6.
杜群阳  俞航东 《地理科学》2019,39(4):525-532
基于2003~2015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城市中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进行衡量,并就扩大低技能劳动力规模对城市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过去10 a间,中国市级层面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升,但上升幅度存在显著的区域间差异; 七大国土区域内部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断扩大,表明城市间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正在加速; SLM和SEM模型均表明,地市级层面的低技能劳动力比重、城市收入水平和城市规模三者正相关,说明城市经济规模越大,扩大其低技能劳动力比重,越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7.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热带地理》2019,39(3):461-471
采用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夜间灯光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出发探究了城市化发展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下降会导致本地空气污染情况加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引致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得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政府管制力的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居民环保意识和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此外,PM2.5质量浓度的上升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公路货运量在统计上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不显著。从研究结果来看,协调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加强空气污染防治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未来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8.
Lyu  Lachang  Sun  Feixiang  Huang  Ru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8):1283-129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 number of important shifts are emerging in urbanization pattern across the world. 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49.
Urban expansion is a phenomenon of urban space increase, and an important measuring index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e changes of urban average height and built-up area were studied to represent city’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creases respectively,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expansion. The research drew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of Shanghai from 1985 to 2006 had a clear periodic feature,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vertical expansion in dominance, coordinate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xpansion, and horizontal expansion in dominance. 2) The average height and quantity of buildings in core city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ose in suburbs, but the changing speed of the latter was faster. And 3) urbanization process wa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the city’s horizontal expansion, wh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ment was the key driving factor for the vertical expansion. Those two driving forces were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by city’s polit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   
50.
Large-scale dune erosion test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ave perio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wave period on dune erosion. Attention was focussed on 2D cross-shore effects in a situation with sandy dunes and extreme water levels and wave conditions. Besides profile measurements, detailed measurements in time and space of water pressure, flow velocitie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the near near-shore area.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longer wave period leads to a larger dune erosion volume and to a larger landward retreat of the dune face. Tests with double-peaked wav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ctral shape on dune erosion was best represented by the Tm − 1,0 spectral mean wave period, better than the peak wave period, Tp. The effect of the wave period on dune erosion was implemented in a dune erosion prediction method that estimates erosion volumes during normative storm conditions for the Dutch coast. More details of the measurements and additional analyses of physical processes are described in an accompanying paper by Van Thiel de Vries et al. [Van Thiel de Vries, J.S.M., van Gent, M.R.A., Reniers, A.J.H.M. and Walstra, D.J.R.,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Analysis of dune erosion processes in large scale flume experiments, In this volume of Coast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