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5篇
  免费   1291篇
  国内免费   1628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1445篇
地球物理   1681篇
地质学   3060篇
海洋学   1455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706篇
自然地理   221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583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01.
本文以实验室培养为主,结合自然种群调查,观测厦门港真刺唇角水蚤各发育阶段体长、体重的增长状况,并研究了其生长率与温度、发育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盐度对双棘黄姑鱼仔鱼活力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双棘黄姑鱼仔鱼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17.0.22.0、27.0.31.0~33.0的4个试验组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5.38、7.35、6.46、6.18;各盐度组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仔鱼经25d的培养,其平均全长为18.8~19.2mm;盐度22.0及27.0的海水中仔稚鱼呈较高的存活率,各盐度组的平均存活率为36、0%、48.5%、46.7%和39.2%.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不同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尿素、氯化铵、酵母浸出粉和硝酸钠等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不同氮源利用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加入硝酸钠和酵母浸出粉能显著促进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高浓度的氯化铵在加入后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表现为生长停滞,但毒性效应在5 d后消失,并得到与添加硝酸钠及酵母浸出粉相似的增长速率0.21 d-1;添加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四种氮源中,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产生的刺激作用也最弱,在稳定期每个细胞藻细胞毒素含量维持在6.00~8.00 fmol;添加硝酸钠、氯化铵和酵母浸出粉的藻细胞在稳定期毒素含量分别达到11.85,12.86和14.64 fmol.硝酸钠和氯化铵刺激藻毒素产生的效果比酵母浸出粉更为直接.四种含氮营养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10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quantitative inventory of stony corals on a Maldivian reef after the bleaching event of 1998. The detailed data, collected in March 1999 and March 2000, comprise survival, new recruitment and regenerates. They were obtained in 6 transects laid out randomly on the reef flat, on 22 Acropora tables on 6 sites at the reef edge and on 39 Porites lobata blocks and 1 Diploastrea heliopora colony. The present cover of living zooxanthellate corals is reduced to ca. 2 – 5 % of its previous state. Acroporidae and Pocilloporidae were practically wiped out, while Poritidae survived partly and Agariciidae (esp. Pavona) are now the dominant group. New settlements on dead Acropora tables were mainly Agariciidae, followed by Acroporidae and Pocilloporidae. Regenerates on Porites were pronounced and the apparent yearly increase in mass was about threefold that of Diploastrea, which is 3 – 4 mm per year. The influence on reef ecology in terms of coral substrate and species, possible sources of larvae, change of guilds in reef builders, other species and the prospec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ef, with respect to growth versus eros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7.
作者使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在热带 30°S~ 30°N纬带用谐波分析方法分离出超长波之后 ,再采用环流诊断方法 ,发现南海季风区存在地域性环流系统。文中给出冬、夏季风期该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相应的热源分布 ,讨论了该地域性环流系统对南海季风气候及其异常的作用 ,并探讨夏季风爆发北部先于南部的一种可能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08.
镇泾地区延长组河流相砂体分布与圈闭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侏罗系地层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研究区范围内主要发育主河道和部分分流河道砂体。研究区构造平缓,主要为单斜地层、在东南部存在大型鼻状构造。通过对主要储层段(长6、8油层组)砂体分布及与构造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砂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的关系认为在构造单斜地区,当两者相交时(交角β≠0)是形成圈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大型鼻状构造地区因构造线的弯曲与河道砂体组合可以形成圈闭。根据研究区砂体分布和构造线组合出4种地层-岩性及岩性圈闭。利用构造图与砂体分布图对主要储层段存在的圈闭确定出长6、8油层组10个层圈闭。  相似文献   
109.
滨海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吸附作用,在室内做了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土样吸附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模式,且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粉砂1.3 034 ms/g,粉质粘土1.109 mg/g,粉土0.3 439 mS/S.不同土样吸附NH4+-N的能力差异较大,三种土样的吸附顺序为:粉砂>粉质粘土>粉土;三种土样的迟滞因子分别为粉砂27.939,粉质粘土21.782,粉土18.257,说明粉砂和粉质粘土的防污能力较粉土强.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地面沉降观测站、观测线的设计方法,所需观测内容,观测方法以及所使用观测仪器的精度。在观测站、观测线设计时综合考虑老采空区变形的影响,并针对该区两个不同时段开采变形观测站布设方法分别进行了设计。其中所介绍的设计方法对其它地区类似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