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29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278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Boulders moving in flash floods cause considerable damage and casualties. More and bigger boulders move in flash floods than predicted from published theory. The interpretation of flow conditions from the size of large particles within flash flood deposits has, until now,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velocity (or discharge) is unchanging in time (i.e. flow is steady), or changes instantaneously between periods of constant conditions. Standard practice is to apply theories developed for steady flow conditions to flash floods, which are however inherently very unsteady flows. This is likely to lead to overestimates of peak flow velocity (or discharge). Flash floods are characterised by extremely rapid variations in flow that generate significant transient forces in addition to the mean‐flow drag. These transient forces, generated by rapid velocity changes, are generally ignored in published theories, but they are briefly so large that they could initiate the motion of boulders. This paper develops a theory for the initiation of boulder movement due to the additional impulsive force generated by unsteady flow,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2.
张福良  季洪伟 《地质论评》2016,62(S1):143-144
当前我国正处经济增速减缓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我国乃至世界的矿业更是处于发展的严冬之季,产能严重过剩,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用新常态眼光看待矿业未来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玥  谌芸  陈涛  何晗 《气象》2016,42(6):724-731
利用2007到2013年5-9月间常规和非常规资料以及6 h一次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按天气形势划分为冷锋前暖区暴雨、暖切变暖区暴雨以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三种类型。统计表明暖区暴雨一般发生在距离切变线(锋线)100~300 km的暖区内。主要结论包括:(1)冷锋型降水强度偏弱且分布均匀,集中在5、6月;暖切变型发生次数最多且强度大,主要发生在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偏南部;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发生次数最少但强度较大,发生在7、8月。暖区暴雨的发生次数及强度在大别山、皖南山区较为集中。(2)暖区暴雨中短时强降水贡献大。(3)冷锋背景下的暖区暴雨一般产生在锋前低压槽中,暴雨落区与高低空急流耦合有紧密联系;暖切变型以低层暖切变线为主要天气背景,地面常有弱静止锋,暖区对流活动与中尺度急流结构、地形强迫等因素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与局地的水汽积累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据此建立三类暖区暴雨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4.
聂锋  廖治杰  徐勇 《气象科学》2016,36(1):20-2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冬季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发现冬季东亚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最为显著。即高原急流增强,同时温带急流减弱(SW型)和高原急流减弱,同时温带急流增强(WS型)。当高原急流增强(减弱)而温带急流减弱(增强)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减少)。合成分析表明,不同急流协同变化型态下冷暖空气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的反向协同变化可以真实反映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关联的冷暖空气活动特征,进而导致不同降水形态的产生。  相似文献   
45.
利用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相关参数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年、季、月、日变化以及累积概率和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电平均波头时间为4.8μs,负闪和总闪电为3.6μs;一年中,正闪电7月波头时间最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V"形;负闪和总闪电5—7月波头时间比其他月份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U"形。正闪电波头时间季节、日变化明显,负闪和总闪电季节、日变化不明显。波头时间小于等于10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波头时间累积概率分别为95.5%、99.7%和99.6%,总闪电95%的波头时间大于1.5μs,50%的大于3.1μs,5%的大于6.0μs。波头时间在2~3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概率密度最大。气温较低月份,波头时间相对较长,反之,波头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可能与雷电流幅值大小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针对地下盐矿在开采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因为溶通状况的改变而发生坍塌地质灾害,本文利用矿山数字管理软件Quanty Mine,确定昆明盐矿的三维模型,以期监控盐矿开采不同阶段溶通的变化规律,为避免盐矿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Copper speciation in a collection of Japanese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JSO‐1, JLk‐1, JSd‐1, ‐2, ‐3 and ‐4, JMs‐1 and JMs‐2) was achieved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sed using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In the first step of the extraction, referred to as the acid fraction, between 1% and 20% total Cu within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was extracted. Such a result is typically accounted for by absorption of Cu onto clay mineral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Cu sulfate (an oxidation product of chalcopyrite) was observed in some of the stream sediments affected by mining activity (JSd‐2 and JSd‐3) instead. Copper was extracted in the reducible fraction (targeting Fe hydroxide and Mn oxide) (2–49% total Cu). Between 2% and 51% Cu was extracted in the oxidised fraction (targeting sulfides and organic matter).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clarified that the reducible fraction consisted of Cu bound to Fe hydroxide, whereas the oxidised fraction was a mixture of Cu bound to humic acid (HA) and Cu sulfide. In the oxidisable fraction, chalcopyrite wa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identified in JSd‐2, and Cu bound to HA was the major species identified in JSO‐1 (a soil sample).  相似文献   
48.
在桩基领域,随着基础设施建筑对桩基础承载能力和桩孔垂直度的质量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常规桩基成孔监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在钻探领域,随着深井、超深井、科学钻探井及水平井的成井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层因素、工艺技术等导致的实际钻孔轨迹偏离设计轨迹的井斜问题愈发突出,井斜的监控变得越来越严格,现有仪器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钻孔轨迹测量的高精度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梳理了随钻测斜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地质岩心钻探、旋挖桩孔施工工艺特点,提出实现绳索取心钻探钻孔轨迹和大直径长钻孔灌注桩孔垂直度高精度实时监测的方案,这一思路的推广将对指导施工操作、保证钻孔/桩孔的整体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9.
利用寿县观测站内的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结合观测站雨量数据及雷达基数据,分析了发生在2015年6月26—30日梅雨期间和2015年8月7—10日超强台风"苏迪罗"影响期间2次强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及其差异,拟合了雨强与雷达反射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雨强的大小直接影响雨滴谱的特征参量,且随着雨强增大而增大;梅雨锋暴雨中1.0mm直径≤1.5mm的粒子所占比例最多,雨强贡献率最大;台风雨中0.75mm直径≤1.0mm的粒子所占比例最多,但1.0mm直径≤1.25mm的粒子对雨强的贡献最大,说明较大粒子对强降水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0.
李永军  陈科艺 《气象科技》2019,47(6):997-1005
利用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及卫星资料和NCEP 1°×1°的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13日攀西地区南部的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高空槽前,高空槽逐渐东移推动冷性气流沿背风坡东移,然后与前方低层暖空气汇合抬升形成对流;露点锋触发了飑线天气过程的形成;产生飑线天气区域的大气具有上干下湿、不稳定能量高、垂直风切变强、高层风速大和形成之前存在逆温层的特点;高空急流和动量下传对飑线的发生和加强具有促进作用;地形对飑线的形成和天气现象的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