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631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1156篇
地球物理   1422篇
地质学   113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61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he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r (SSM/I) radiometer is a useful tool for monitoring snow wetness on a large scale because water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icrowave emissions at the snowpack surface. To date, SSM/I snow wetness algorithms, based on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have been developed only for specific regions. Inadequate ground-based snow wetness measurements and the non-linearity between SSM/I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TBs) and snow wetness over varied vegetation covered terrain has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model.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previously develop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nowpack surface wetness (% by volume) and concurrent air temperature (°C) to estimate the snow wetness at ground weather stations. The snow condition (snow free, dry, wet or refrozen snow) of each SSM/I pixel (a 37 × 29 km area at 37.0 GHz) was determined from ground-measured weather data and the TB signature. SSM/I TBs of wet snow were then linked with the snow wetness estimates as an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 A single-hidden-layer back-propagation (backpro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as designed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fter training, the snow wetness values estimated by the AN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by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regression models in estimating snow wetness from SSM/I data over terrain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vegetation cover.  相似文献   
132.
133.
应用1971~2000年长春气象站10月至次年3月的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相应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确定长春市发生强冰雪冻害天气的标准;根据对36个历史个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的分析,建立了4种强冰雪冻害的天气概念模型:冷涡型、深槽型、浅槽型、锋区平直型;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冰雪冻害天气的物理量场、要素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4.
欧亚春季雪盖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研究了欧亚春季雪盖对印度洋偶极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欧亚春季雪盖与印度洋偶极子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欧亚春季雪盖异常导致夏季赤道印度洋垂直纬向环流以及印度洋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垂直经向环流发生异常,是欧亚春季雪盖与印度洋偶极子存在反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欧亚春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印度洋偶极子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NE向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136.
盐津5.1级地震现场调查与烈度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盐津5.1级地震现场38个居民点、20所学校、8个卫生院(室)及计生站、21项生命线工程及水利工程结构、文化旅游设施和铁路等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断层、震害异常原因及各类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等的震害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并提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减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在分析呼伦贝尔市旱涝灾害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减轻其损失,建立了“历史相似综合评估”和“气候背景统计评估”两个旱涝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经5年的业务应用,效果很好。可以投入辅助决策服务使用。  相似文献   
138.
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与查询显示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晓武  黄兴友  徐平 《气象科技》2008,36(4):506-509
张家口于2005年建立首批60套雨量、温度两要素加密自动气象站,并于汛期投入应用.为有效利用加密 自动气象站资料,充分发挥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结合日常业务运行流程和公众服务的需求, 研制了"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控与查询显示系统".该系统集数据查询、统计计算、自动绘制雨量等值线图、文件 输出、报警监控等于一体,具有界面美观、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功能实用、运行稳 定、查询速度快、输出图表清晰美观,适合在基层业务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近几十年来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主导模态特征及与其相联的大气背景场。结果表明,1980—2019年冬季(12月—次年2月)该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年际变异的主导模态存在明显月际差异:12月表现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1月为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与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频次的具有显著的反位相变化即偶极子模态,2月则为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的显著同位相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1月北大西洋东部-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与同期局地纬向西风、纬向风垂直切变、经向位涡梯度等大气背景场异常偶极型变化相联系。当乌拉尔山地区关键大气背景场为负异常,而北大西洋东部-欧洲西部为正异常时,两个地区阻塞高压频次分别增加和减少,呈现偶极子模态;反之亦然。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及相关的背景环流异常可通过调节水平温度平流、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来影响1月欧亚北部气温和降水,以及它们的极端事件频次。当阻塞高压频次偶极子模态处于正位相时,乌拉尔山北部(南部)和欧洲南部增温(降温),极端暖、冷事件频次分别增加(减少)和减少(增加...  相似文献   
140.
沈峰 《华南地震》2006,26(2):72-79
2004年9月17日02时31分广东省阳江市发生MS 4.9级地震,造成14个镇的57个行政村共1620多间房屋(主要为老旧民房)遭受轻微破坏,受影响居民21195户,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震后进行了地震影响场调查,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分布图,并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