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6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338篇
地球物理   559篇
地质学   2028篇
海洋学   115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14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概要分析了淮南新孜5号井煤矸石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对塌陷区鱼塘水质的影响,指出除个别水样中Zn、Cu超标外,其他均不超标,该鱼塘水质适宜养鱼要求。矸石样与华北及整个地壳泥岩中元素的丰度比,矸石中Cr、Pb、Zn与泥岩丰度基本持平,而Cd、Cu均超过其他泥岩中丰度值。因此,煤矸石在地面遭受风化,其所含有害物质可能会释放到环境,在煤矸石堆放处适当进行监测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2.
川南煤系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当前川南煤系硫铁矿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硫铁矿山普遍存在的一些地质环境问题,旨在引起社会各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3.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污染已成为抑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环境质量与研究区的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化学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以河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表层土壤元素资料为依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As、Cd、Cr、Cu、Hg、Ni、Pb、Zn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土壤的单元素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并评价。以单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分级为基础,以单元素中最差的级别作为该单元土壤环境质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区的土壤综合环境质量。通过单元素评价及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优良,大部分地区为绿色、无公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青海玛多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特征,结合ESR样品年代测试结果,分析认为黄河源地区在1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时期发生过湖泛事件。湖泛时期,玛多"四姐妹湖"相互连通,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约是现今"四姐妹湖"总面积的4.1倍。玛多地区此次湖泛事件与深海氧同位素MIS 6(Marine isotope stages 6)向MIS 5(Marine isotope stages 5)转变时期相对应,显示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黄河源地区湖相地层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记录的气候转换时间早于其他地区。玛多剖面湖相地层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碳酸盐、磁化率分析表明,在132±10~128±12 ka年间,黄河源地区湖相沉积可分为9个阶段,表明青藏高原在MIS 6向MIS 5转变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上升过程。13万年左右,黄河源地区大面积的湖相地层结束沉积,认为由于青藏高原共和运动,下游的多石峡被切开,湖水突然外泄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5.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发育土壤磁性增强的环境磁学机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 (Q3 黄土,Q2 红土和Q3 红土 )发育土壤的磁性增强现象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1)铁磁性矿物是土壤磁性的主要载体,它们是成土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单畴 (SSD)和超顺磁性 (SP)态的次生磁性矿物,没有显示重要的反铁磁性矿物的贡献;(2 )土壤磁化率 (χ)的高低与成土过程产生的稳定单畴和超顺磁性颗粒呈极显著正相关,指示了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磁化率可作为反映成土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3)频率磁化率 (χfd) 5 %可作为土壤中的超顺磁性颗粒存在与否的临界值,土壤 χfd值的高低同样反映了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可用作研究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有用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西藏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泊-纳木错周缘湖相沉积、湖岸堤的野外调查和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发现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有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湖相沉积物的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根据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中粘土矿物的X光衍射分析结果,以及采用比值法、高岭石法和衍射峰法的研究,探讨了粘土矿物所显示的环境变化信息。粘土矿物成分变化表明,该区已具备了寒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环境特征。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及其隆升过程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7.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质勘探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某中外矿业合作勘探部在新疆伊利地区地质勘探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该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及其执行情况作了较细致的介绍,该措施是地质勘探阶段一套较为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在当地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paper,an interactive model between land surface physical process and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is established,an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eatures of soil environmental physics,surface heat fluxes,evaporation from soil and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vegetation and structures of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over grassland underlying.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engaged in primary physics paramet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obtain reasonable simulation for diurnal variations of heat balance,soil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resistance of vegetation evaporation,flux of surface moisture,and profiles of turbulent exchange coefficient,turbulent momentum,potential temperature,and specific humidity.The model developed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city regions,and can also b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regional climate incorporating a mesoscale model.  相似文献   
109.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organized a co-ordinated research project (CRP) on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s as biomonitors of trace element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alysed by nuclear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volving 14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The CRPs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bioindicators for local and/or regional application and validate them for general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Activities included quantification studies, research into spatial and time resolution for particular organisms,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A number of suitable bioindicators were identif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lobe and tested during the CRP. Sampling strategies were reviewed and the recommended approach adopted by the group. Appropriat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were assessed and harmonised to the degree allowed by different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Two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exercises were carried out on lichen and moss materials. Results confirmed definite improvement in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but also revealed possible inconsistencies due to different sample processing procedures. Several monitoring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and consequently pollution maps drawn for extended areas or countries. Overall results confirmed applicability of lower plants for assessing the degree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provided several countries with effective monitoring tools not used before.  相似文献   
110.
大气生物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作者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大气生物气溶胶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生物气溶胶的基本特性,生物气溶胶采检技术的发展状况,当前生物气溶胶的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其环境效应和气候效应的研究动向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