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7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Qingdong Zeng    Jianming Liu    Zuolun Zhang    Changshun Jia    Changming Yu    Jie Ye    Hongtao Liu 《Resource Geology》2009,59(2):170-180
The Baiyinnuoer deposit (32.74 Mt ore with grades of 5.44% Zn, 2.02% Pb and 31.36 g t?1 Ag), the largest Zn‐Pb‐Ag deposit in northern China, is hosted by crystalline limestone and slate of the Early Permian Huanggangliang Formation. Detailed cross‐section mapping indicates stratigraphic and fold structural controls on the mineralization. The Zn‐Pb‐Ag mineralization is hosted predominantly by skarn, which occurs as bedding‐parallel lens that pinch out at the margins of the main economic zone. Three skarn stages are identified at the deposit: (i) garnet‐clinopyroxene; (ii) sulfides; and (iii) carbonate‐epidot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galena and sphalerite of the ores, whole rock samples of the Yanshanian granite and granodiorite, Permian marble and tuff, and Jurassic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in and around the Baiyinnuoer area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e formation and these whole rocks. Galena and sphalerite of the Baiyinnuoer ore have uniform isotopic ratios (206Pb/204Pb, 18.267–18.369; 207Pb/204Pb, 15.506–15.624; 208Pb/204Pb, 38.078–38.394) consistent with the granite and granodiorite (206Pb/204Pb, 18.252–18.346; 207Pb/204Pb, 15.504–15.560; 208Pb/204Pb, 38.141–38.320), whereas the ratios for Jurassic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rocks are variable and radiogenic (206Pb/204Pb, 18.468–18.614; 207Pb/204Pb, 15.521–15.557; 208Pb/204Pb, 38.304–38.37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not related to the Jurassic volcanism, but to the Yanshanian magmatism. The Permian strata may have a slight contribution to the mineralization. All features show that the Baiyinnuoer deposit is related to the Yanshanian granitic magmatism, and can be classified as a zinc‐lead‐silver skarn deposit.  相似文献   
102.
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92,自引:3,他引:89  
刘建明  张锐  张庆洲 《地学前缘》2004,11(1):269-277
中国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从而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近年来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 ,对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 ,文中试图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文章将大兴安岭地区对照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成 4个成矿带 ,总结了两期主要成矿期 (海西期和燕山期 ) ,归纳出两大主要成矿系列 ,并分别就最近几年的新成果进行了典型矿床的举例  相似文献   
103.
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盛继福  李岩  范书义 《矿床地质》1999,18(2):153-160
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同量元素研究表明,虽然该区矿床类型不同,但闪锌矿种属一致,多为铁闪锌矿和含铁闪锌矿,而方铅矿中Sb,Bi,Ag含量却明显不同;黄铜矿中的Co,Ni含量明显大于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各类型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中Ag普遍有较高的含量,反映了大兴安岭中段银处于高异常区,银,金,镉,铟往往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兴安岭北部7个代表性森林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总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67类、6729只,隶属于4门7纲18目51科。其中,优势类群1类,常见类群10类,稀有类群56类。寒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为线蚓和蚯蚓,而温带森林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蚯蚓为主。不同群落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差异很大,通常群落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越多。不同群落间个体数量、种类及生物量三者总的分布规律不完全一致,表现出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复杂性。各群落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Ⅰ>Ⅳ>Ⅶ>Ⅴ>Ⅱ>Ⅲ>Ⅵ。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种类、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在小兴安岭东南端金山屯一带,广泛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中普遍见有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中-基性脉岩群。对岩体及其包体、中-基性脉岩的宏观、微观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包体形态多呈浑圆的外形,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具典型的岩浆结构包体中见针状磷灰石和含寄主岩钾长石、石英巨晶,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成因的包体特征;岩体的中-基性脉岩(群)形态多样,与花岗岩的界面或呈小波浪状或呈平直状,并见寄主岩长石斑晶,表现出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同深成岩墙群特征。该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具显著的岩浆混合成因特征,其形成可能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张璟  邵军  周永恒  石绍山  刘长纯  贺锋 《地质学报》2016,90(10):2759-2774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作为得尔布干成矿带重要的组成部分,铅锌银成矿作用显著,形成得耳布尔、二道河子、比利亚谷三个大型铅锌矿床。笔者在详实的矿床地质考察基础上,对上述矿床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流纹质火山岩为(高K)钙碱性系列,安山质火山岩为高K钙碱性系列;二者具明显继承性,并体现一定程度差异,应为同一期次岩浆作用下的不同火山作用旋回产物;岩浆源区以含斜长石的榴辉岩或麻粒岩相为主体,岩浆形成深度较浅、压力较低,仅少数岩浆作用深度可达地幔,呈榴辉岩相。结合LA-ICP-MS U-Pb年龄,根河地区流纹质火山岩系列(159.2±1.8Ma,163.6±1.3Ma)至安山质火山岩(144~128Ma)系列岩浆来源由壳幔混源向幔源转变,然而由于处于鄂霍茨克洋"剪刀式"闭合作用的东侧区段,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研究区整体仍处于造山带环境,上述铅锌矿床即形成于该造山作用之后的相对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7.
大兴安岭北端阿乌尼地区中生代杂岩体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通过外野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大兴安岭阿乌尼地区出露的岩浆杂岩体在成因上具有岩浆混合作用的特点。同位素上具低的Sr初始比值和正的εNd(t)值,明显具有幔源特点,而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又具有壳源特征,表明阿乌尼地区的岩浆岩可能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大兴安岭南部扎赉特旗地区分布着一套晚古生代地层,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和年代学证据,前人依据地层对比将其定为晚二叠世林西组。本次工作在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技术,对三个砂岩样品(样品号:18TF-01、18YSL-04和18XBL-01)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测定,共获得219颗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其主要分布在243~269Ma,273~298Ma,305~339Ma,350~377 Ma,445~507 Ma和754~1053 Ma六个年龄区间。其中获得最年轻的一组锆石的谐和年龄为245 Ma,并结合区域上侵入该地层花岗岩的年龄,限定其沉积时代可能为中三叠世。根据碎屑锆石的年龄值特征反映出该地层具有多物源供给的特点,其中年龄为243~269Ma的碎屑物质源区主要来自于古亚洲洋闭合及碰撞造山相关的岛弧花岗岩类;年龄为273~298 Ma主要来自于大石寨组火山岩;年龄为305~339 Ma可能主要来自于格根敖包组火山岩;350~377 Ma的碎屑锆石可能源于北部大民山组火山岩;年龄为754~1053 Ma的碎屑锆石与漠河杂岩、兴华渡口群及佳木斯微陆块中元古代的岩浆事件有关;较古老~1800 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于古亚洲洋中微陆块或结晶基底。砂岩中锆石的形成年龄与地层沉积年龄较为相近,显示出汇聚背景下的特征。因此,综合砂岩物质组成、锆石年龄特征及弧-盆之间时空关系,显示中三叠世该地区可能形成于汇聚背景下的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09.
大兴安岭温布其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等一系列酸性火山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研究区流纹岩形成于(131±1.5)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具有高硅SiO_2(72.43%~78.64%)、富铝Al2O3(11.48%~14.24%)、富钾K_2O(4.09%~5.05%)和低镁MgO(0.14%~0.34%)的特点;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_N=8.22~13.68],Eu负异常明显(δEu=0.39~0.90);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176)Hf/~(177)Hf比值为0.282 830~0.282 983,εHf(t)为6.02~10.19。研究发现,温布其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0.
大兴安岭及附近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是两种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 晚侏罗世早期,即相当于辽西—冀北的土城子期(156~145 Ma),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强挤压造山时期。大兴安岭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150~100 Ma)是后造山期挤压背景下“减压—剪切”环境中形成的,该时期火山岩与地幔柱火山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