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0篇 |
免费 | 959篇 |
国内免费 | 19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篇 |
大气科学 | 345篇 |
地球物理 | 397篇 |
地质学 | 6289篇 |
海洋学 | 34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70篇 |
自然地理 | 17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333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355篇 |
2019年 | 371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371篇 |
2016年 | 322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475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536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394篇 |
2007年 | 442篇 |
2006年 | 390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81篇 |
2003年 | 293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国东南沿海潮灾与防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南沿海是中风暴潮灾害的最严得岸段,本文针对闽,粤,海南三省台风暴潮灾害概况,防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防潮减灾的对策和见解,以祈提醒人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32.
33.
34.
以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4个验潮站的实测潮位和逐时风的数据为基础,以2013年河北省政府发布的风暴潮四色警戒潮位值为标准,统计了2008—2017年10 a河北省沿海的风暴潮过程,从警报级别、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天气系统、经济损失5个方面分析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特征,并从地形、天文潮与天气系统配合、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的成因,分析得出:受天气系统的影响,7—10月是河北省风暴潮高发时段,且由于河北省岸线分布特点,沧州市沿海受到风暴潮影响的次数最多,唐山和秦皇岛次之,沧州和唐山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北向大风引起,而秦皇岛地区的风暴潮过程多由东南向风引起。 相似文献
35.
福建闽南沿海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03~2004年对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砷含量的调查监测,对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的分布进行了探讨.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总砷含量为0.65×10-6~4.80×10-6,总平均值为2.09×10-6,其中有机砷和无机砷占总砷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1.6%~98.2%和2.3%~38.4%,平均值分别为88.8%和11.2%.在相同养殖区,养殖贝类体总砷平均含量的种间分布差异较小.滩涂养殖底栖贝类体内总砷平均含量总体上高于浅海筏式养殖贝类体的平均含量.福建闽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体内总砷含量在泉州湾、湄州湾、东山湾和九龙江口高,在诏安湾和围头湾低,在其余各湾相近.5种养殖贝类体内无机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5~0.76和0.23,总砷的污染指数和总平均值分别为0.06~0.48和0.21,总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养殖贝类体中砷含量与体长之间总体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研究海南岛周边海湾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于2010年12月在海南岛周边5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进行生态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表层水的光合色素分布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不同类群的影响。本次调查共检出17种光合色素,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是含量最高的两种色素,平均值分别达到0.410?g/L和0.278?g/L。CHEMTAX分析表明,调查海湾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包括硅藻、甲藻、蓝藻、青绿藻、隐藻等;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其次是隐藻与青绿藻。海南岛北部3个海湾(海口湾、澄迈湾、洋浦-新英湾)的硅藻比例低于南部2个海湾(陵水新村湾、三亚大东海),但其隐藻比例高于南部海湾。RDA结果显示,不同门类的浮游植物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模式不同:定鞭藻、金藻、蓝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而与硅酸盐呈较强负相关;硅藻与盐度、温度呈较强正相关,与DIN、硅酸盐、磷酸盐呈负相关;甲藻、绿藻与DIN、磷酸盐呈较强正相关并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小;隐藻、青绿藻与硅酸盐呈较强正相关,与盐度、温度呈极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9.
海南岛白垩纪红层是迄今产出古地磁结果最多的地层,但古地磁结果难以在海南岛周边古地磁结果和地质限制条件下作出合理解释.为了更好地认识海南岛白垩纪红层古地磁方向的可靠性,我们对采自前人工作地区的14个采点132个样品开展了古地磁和磁组构的综合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显示14个采点样品平均各向异性度为1.018,线理度为1.014,面理度为1.004.各采点磁化率椭球体最小轴显著偏离地层法线,没有反映出沉积或压实特征.野外调查发现采点区域的节理组交线(代表中间应力轴)与磁化率椭球体中间轴一致,意味着采点磁性矿物的排列方位很可能因构造应力影响发生改变.逐步热退磁显示14个采点分离出的特征剩磁解阻温度高于660℃,方向区别于现代地磁场方向;褶皱检验表明在褶皱展平度为80.4%(95%置信范围内褶皱展平度为77%±12.2%)时精度参数达最大,对应方向为D=359.9°, I=43.4°,κ=70.2,α95=4.8°,与前人的古地磁方向一致.通过与华南地块参考极对比,以及综合分析海南岛围区古地磁和地质限制条件,表明该古地磁方向是不协调的.我们认为前人和本文采样红层剩磁很可能在沉积时获得,但在沉积后受到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致使磁性矿物排列改变,从而导致古地磁方向也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样品所记录的古地磁方向不能准确反映海南岛白垩纪古纬度. 相似文献
40.
基于福建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和高密度有机碳数据,通过单位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分别采用母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类型5种方式,按照0~1.4m,0~1.0m和0~0.2m等3种不同深度来初步探讨福建龙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区的有机碳储量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平均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不仅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如土壤结构、质地、化学成分、土温等)、系统差异(如历史演变、稳定性等)等内在因素有关,还有可能与气候环境条件、海拔高度、水土流失程度、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度、植被状况(如植被类型、植被发育等)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外在因素有关。得出福建龙岩地区不同深度的有机碳储量: 0~0.2m为89254953.05t, 0~1.0m为283746254.26t和 0~1.4m为347294329.32t; 不同深度的平均碳密度: 0~0.2m为3980.33 t/km 2, 0~1.0m为12653.69 t/km 2和0~1.4m为15487.62 t/km 2,高于全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显示出福建龙岩地区具较高的碳储量、较强的碳储能力和良好的碳富集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