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角误差的大小和稳定是保证水准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观测中发现.DiNi12数字水准仪的i角误差不稳定,有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i角误差的观测,积累一定的观测数据,找出i角误差的变化规律,并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小i角误差对观测资料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72.
对于田2014年2月12日Ms7.3地震灾区各类房屋破坏现象进行了调查和整理,从房屋破坏、场地条件和房屋结构类型等几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总结这次地震房屋的震害经验,提出今后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3.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 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 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相似文献   
74.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气温、降水、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总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冰川下垫面影响下,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出升温比降温要快,但季节变化则相反,气温变化的位相比风速要超前;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68.1%;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春、秋季冰川风的强度要大于谷风,夏季则相反,冬季冰川风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冰川风对地气间的能量交换有重要影响;全年感热通量日平均值大部分都为正值,而潜热通量基本都为负值,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夏季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绝对值都比冬季要大。  相似文献   
75.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76.
2000-2014年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高程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其兵  康世昌  王晶 《冰川冻土》2017,39(4):733-740
祁连山冰川自1990s以来持续萎缩,冰川融水径流变化对邻近的干旱区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以往遥感与实测研究显示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面积减少、末端退缩、运动速度降低及平衡线高度升高。为了进一步验证老虎沟12号冰川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TanDEM-X微波影像数据,与SRTM-C DEM进行差分干涉,得出老虎沟12号冰川2000-2014年高程年平均变化值为(-0.29±0.09)m·a-1。为了验证遥感观测结果,利用RTK-GPS对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进行测高,并与SRTM-C DEM上相应点的高程值进行比较,计算测量点的高程年变化值,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年平均变化值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利用TerraSAR-X/TanDEM-X微波影像数据及差分干涉技术监测祁连山冰川高程变化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As global temperatures go up and incomes rise, air conditioner sales are poised to increase dramatically. Recent studies explore the potent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is growth, but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lications for ine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use household-level microdata from 16 countries to characterize empi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income, and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ing. We show that both current and future air conditioner usage is concentrated among high-income households. Not only do richer countries have much more air conditioning than poorer countries, but within countries adoption is highly concentrated among high-income households. The pattern of adoption is particularly stark in relatively low-income countries such as Pakistan, where we show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adoption between now and 2050 will be concentrated among the upper income tercile. We use our model to forecast future adoption, show how patterns vary across countries and income levels, and discuss what these patterns mean for health, productivity,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78.
This study uses three acoustic instruments (different in their operating frequencies, 13, 3.5, and 6–10 kHz, and deployment type, hull-mounted, surface-towed and deep-towed) to investig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acoustic response of seafloor NE of Oman in a frequency-independent manner. High-resolution control was achieved by having selected areas of our acoustic transects ground-truthed by sampling and/or sea-floor photography. On the regional scale, the greatest degree of change in backscatter amplitude was correlated with major changes of seabed morphology and lithology. However, small-scale roughness had the biggest effect on amplitude on the local scale, i.e. within each area of specific seafloor type.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seafloor reflection amplitude changes are far more easily detected by deep-towed instrument than by surface-towed or hull-mounted systems. Whils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ioturbation types and density along the transects, the suite of instruments deployed was not able to pick up the effect of the bioturbation on acoustic signals.  相似文献   
79.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在涡源强迫下,当不存在地形时,大尺度流场可发展成偶极型阻塞,瞬时流场分裂成南北对称的2支,总流场可以看到明显的多涡结构;加上双波地形后,大尺度流场发展成Ω型阻塞,瞬时流场同样分裂成2支,但北支要明显强于南支.而且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适当的弱的基本西风气流是阻塞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讨论了初始阻塞和造波器(扰动源)位置的配置,以及造波器关闭时间的不同对阻塞强度和生命周期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80.
王群  杨万明  朱跃  杨兴柱 《地理科学》2021,41(6):1030-1038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 2008—2017年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恢复力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① 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中低阶段。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整体微升,局部年份有突变;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发展逐年提高;生态子系统恢复力“上升-下降-上升”反复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② 空间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上呈“极低-较低-中等”递进发展,各县(市)由分化到趋同,中部最快,南北均衡并进。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相对较弱,部分相邻区域阶段一致,总体北部快于南部;经济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较强,连片提升,进度相似,总体南部快于北部;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居中,部分区域短时间内步调一致,总体南慢北快。③ 旅游发展、人地关系、生态环境是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县(市)越临近,影响因素相似度越高,但随地势复杂性增加,相似度由北至南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