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95篇 |
免费 | 7828篇 |
国内免费 | 110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42篇 |
大气科学 | 5218篇 |
地球物理 | 9620篇 |
地质学 | 28852篇 |
海洋学 | 5392篇 |
天文学 | 2248篇 |
综合类 | 3268篇 |
自然地理 | 7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1篇 |
2023年 | 671篇 |
2022年 | 1333篇 |
2021年 | 1503篇 |
2020年 | 1591篇 |
2019年 | 1795篇 |
2018年 | 1467篇 |
2017年 | 1682篇 |
2016年 | 1867篇 |
2015年 | 2016篇 |
2014年 | 2450篇 |
2013年 | 2397篇 |
2012年 | 2737篇 |
2011年 | 2935篇 |
2010年 | 2513篇 |
2009年 | 3008篇 |
2008年 | 2994篇 |
2007年 | 3329篇 |
2006年 | 3206篇 |
2005年 | 2828篇 |
2004年 | 2643篇 |
2003年 | 2570篇 |
2002年 | 2315篇 |
2001年 | 2012篇 |
2000年 | 1884篇 |
1999年 | 1755篇 |
1998年 | 1510篇 |
1997年 | 1387篇 |
1996年 | 1258篇 |
1995年 | 1054篇 |
1994年 | 1105篇 |
1993年 | 931篇 |
1992年 | 737篇 |
1991年 | 524篇 |
1990年 | 469篇 |
1989年 | 374篇 |
1988年 | 281篇 |
1987年 | 187篇 |
1986年 | 120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现有的水下地形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探测模型尚未综合应用SAR的极化信息。本文基于Valenzuela的雷达散射截面表达式与袁业立提出的海波高频谱表达式,并结合全极化SAR相干斑抑制的极化白化滤波法,将极化信息有效地运用到水下地形SAR探测中去。最后,以中国台湾浅滩为例,分别利用Radarsat-2单一极化和全极化影像开展水下地形SAR探测研究,探测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全极化信息的探测精度明显优于单一极化信息的探测精度,利用极化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下地形SAR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882.
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主干断裂的北侧,是一个半地堑式盆地。受同生控盆断裂的控制,含油页岩段厚度和油页岩单层厚度均由北缘向南缘断裂(F1)方向逐渐增厚。盆地内古近系(下第三系)桦甸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油页岩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浅湖—深湖环境中。共发育可采油页岩13层,含油率较高(一般8%~13%),质量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883.
冲绳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和4个柱将苦芯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沉积物REE的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有关,特别是海洋生物沉积物组份的比例不仅影响REE总量的分布,而且影响标准化REE分布模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884.
885.
黄河上游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其原因有自然与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特别是超载过牧是引起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在对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原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治理,即要有制度的完善,又要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制度应优先于技术,只有在制度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和人们思想观念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再采用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经过长期的治理,玛曲县持续多年的天然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86.
887.
888.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889.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