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9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测绘学   2028篇
大气科学   2488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1458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633篇
自然地理   579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2008年1月18-22日河南区域暴雪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NCEP 6 h一次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8-22日河南省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切变与地面经华北扩散南下的冷空气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700 hPa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中低层"天南地北"的流场配置加大垂直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致使降雪强度加大;低空辐合、中高空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是出现暴雪的有利动力条件;暴雪落区与湿位涡的斜压项MPV2负值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2.
2008年初四川盆地极端低温雨雪灾害的水汽汇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资料研究了2008年1月中下旬四川盆地的极端低温雨雪灾害。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的低温雨雪天气与南来的水汽变化及长江流域的锋生作用有密切关系,在对流层中低层700hPa上,四川盆地长时间存在稳定的水汽辐合区,水汽辐合的时段基本与盆地冷空气活动时间段一致,这为低温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另一方面,长江流域长时间存在一个“东西带状”分布的锋生带,这个锋生带的稳定使南来的西南水汽在四川盆地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受阻,从而形成了水汽长时间封闭,并引起了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因此,低层“东西向带状”锋生的长期维持使南来水汽受封闭是产生此次灾害的重要物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应第5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物理协会(AOGS)年会的邀请,并报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上海台风研究所占瑞芬同志于2008年6月16~20日赴韩国釜山参加了AOGS2008国际会议,并在AS11分会(中层大气科学)中报告了我国在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4.
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度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 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 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基于NET Framework的城市测绘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及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96.
马国桃 《地质学报》2009,83(5):671-679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 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伍富铜床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表明黑牛洞铜矿床与李伍铜矿床为同一时期形成的矿床,两者成矿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大规模岩浆热事件有关,这对于重新认识李伍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和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川西北花岗岩的冷却过程及其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康 《地质学报》2009,83(8):1141-1149
川西北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产出众多的中生代花岗岩和卡林型金矿,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拟从花岗岩的角度分析这种内在联系,故测定了川西北的羊拱海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达盖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可尔因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或白云母Ar-Ar年龄,分别得到坪年龄158.7±1.4Ma、185.2±1.4Ma、和157.6±1.2Ma,并参考积累的川西北花岗岩体的年代学数据,绘制了造山带北部、中部、东缘中部几个主要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不同构造位置花岗岩体的冷却轨迹表明,从造山带北部到造山带东缘中部,各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依次变新,冷却速率依次变缓,在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期间,各花岗岩的冷却速率明显降低。由以上特征,本文推断在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构造应力自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向造山带东缘中部传递,各区域先后由造山相对活跃期进入造山相对宁静期。在造山宁静期,构造运动较弱,花岗岩体缓慢冷却,地壳较长时间保持低温状态,利于金的成矿作用。因而,川西北的金矿主要形成于区域花岗岩的缓慢冷却阶段,这可能是金矿与花岗岩时空耦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赣南漂塘钨矿花岗岩成岩年龄与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文兰 《地质学报》2009,83(5):659-670
漂塘钨矿是赣南著名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由漂塘本区、木梓园和大龙山三个矿段组成。多年以来,有关漂塘花岗岩成岩年龄,大多是利用邻近的西华山花岗岩的数据进行推断,而已有的年龄测试数据精度很难保证。对该矿床的成矿年龄则报道更少。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对漂塘本区和木梓园的成矿花岗岩进行定年,获得了两条很好的U-Pb年龄谐和线,漂塘本区和木梓园成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161.8±1Ma和 153.3±1. 9Ma。利用矿石中的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了漂塘本区成矿年龄为152±1.9Ma,利用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木梓园成矿年龄为151.1±8.5Ma。 以上年龄数据表明,矿床的成矿作用或与花岗岩侵位基本同时发生,或稍晚于花岗岩。赣南其他矿集区的一些代表性钨矿如淘锡坑、大吉山等的成矿与成岩也有这两种情况,可见这种成矿方式在赣南地区具有代表性。本文的年龄测定和近年来发表的一些年龄数据表明,赣南钨锡矿床属于华南燕山中期第一阶段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大规模活动及其伴随的钨锡等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氢氟酸-硝酸-盐酸混合酸密闭消解含铀矿石样品,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锶特效树脂逐级分离富集铀、钍和镭。使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测定分离纯化液中234U/238U2、30Th/232Th和228Ra/226Ra同位素。比值的测量精密度取决于比值的大小和对应核素浓度的大小。对质量浓度为10 ng/mL天然铀测量液,234U/238U的测量精密度优于1.2%;对230Th质量浓度为0.6ng/mL且230Th和232Th质量浓度接近的测量液,230Th/232Th的测量精密度为1.2%;对228Ra质量浓度为0.48 pg/mL且228Ra和226Ra质量浓度接近的测量液,228Ra/226Ra的测量精密度为4.0%。  相似文献   
1000.
水深对软刚臂单点系泊FPSO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泊系统的定位能力是浅水油田作业的软刚臂式单点系泊FPSO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为研究不同水深/吃水比下单点系泊系统的受力性能,针对一艘16万吨级软刚臂单点系泊FPSO,在线性三维势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FPSO-系泊腿-软刚臂的耦合模型,采用Newman近似法和Pinkster近似法分析了FPSO所受二阶波浪力,在时域内计算了不同水深/吃水比对系泊系统动力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深/吃水比的增加,Newman近似法计算得到二阶波浪力先增大后减小,引起单点系泊系统载荷先增大后减小;而Pinkster近似法计算得到的二阶波浪力逐渐减下,引起单点载荷逐渐减下。在浅水条件下,Pinkster近似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Newman近似法严重低估了FPSO所受的二阶波浪力;在深水条件下,Newman近似法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适用两种方法的临界水深/吃水比为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