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其主要的活动期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150~100Ma)。根据新的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形成在总体呈挤压背景的环境中,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山岩大致分两个亚旋回,其中塔木兰沟组(J3t)火山岩和上库力组(K1s)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五科1井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科1井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五百梯构造,钻达寒武系地层,并在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角砾泥岩中发现天然气藏。通过对该井下古生界地层裂缝充填物的系统取样分析,发现志留系样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左右,含有大量天然气,而寒武系包裹体样品均一温度较低,为150℃左右,不含天然气。综合包裹体信息和地质研究认为,五科1井下志留统小河坝组气藏中的天然气来自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成藏期为燕山晚期。下寒武统源岩对中上寒武统以上地层天然气成藏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83.
在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制和大地构造相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山东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山东地块是经多期增生和碰撞、镶嵌、叠覆而成的,其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前南华纪、南华纪-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第四纪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大地构造分区分为陆块区、造山系和叠加造山-裂谷系,划分出3个Ⅰ级构造单元、5个Ⅱ级构造单元、18个Ⅲ级构造单元和55个Ⅳ级构造单元.基于鲁东和鲁西地区在地层建造、岩浆活动、构造格局和成矿作用等存在的重大差异性,新厘定的渤海陆块作为华北陆块区之下的Ⅱ级构造单元.厘定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北部边界、鲁西陆块与渤海陆块的边界.对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是弧后盆地靠近大陆边缘一侧的构造背景,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造山过程中,粉子山群和荆山群等均卷入了造山过程,其中荆山群发生了深俯冲及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金矿形成于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机制存在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84.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大量的裂隙调查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裂隙的地质特征,阐释了中缓倾裂隙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模式。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坡中缓倾裂隙总体与岸坡大体平行,是河谷下切伴生的岸坡应力分异和卸荷回弹形成的表生压致拉裂破裂体系; (2)岸坡的形成是河谷多期次下切的结果,河谷下切坡度变陡,后期形成的中缓倾裂隙亦相对早期宽缓河谷形成的中缓倾裂隙倾角增大,河谷侧向偏移致使凸岸坡体更有利于保存早期裂隙,因此凸岸坡体中上部多见中倾裂隙与缓倾裂隙同时存在现象; (3)峡谷的形成总体是间歇性快速下切,相对稳定阶段岸坡形成表生中缓倾裂隙,快速下切期间以河谷垂向卸荷为主,由此形成与间歇性快速下切各阶段相对应的裂隙密集区和裂隙稀疏区的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86.
2008年8月福建省地震局水化学中心实验站对新购置的水氡仪器进行标定,标定结果出现异常:全部闪烁室K值超出《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取值范围,但每个闪烁室多次标定的K值的相对偏差基本小于5%,说明虽然K值超出要求,但是固体氡气源装置上标称氡射气剂量分配值是稳定的。造成标定结果异常的可能原因主要有,标定过程出现漏气,新仪器选择的各项指标有误,固体氡气源故障。更换干燥剂、橡皮管,检查每一个接口,以及闪烁室的密封性能和真空泵的抽真空性能,重新检查仪器状态均已正常后,用现用的两套仪器进行标定,以检验是否因新仪器选择的各项指标有误造成标定结果异常。两次标定结果类似,分析认为,可能是固体氡气源故障,虽然在这次标定中,固体氡气源装置上标称氡射气剂量分配值是稳定的,但可能其含量较以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7.
贵州省织金县四方井岩溶大泉断流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织金县城四方井岩溶大泉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动力条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织金县四方井岩溶大泉的突然断流与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造成区域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及位于主径流带上的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产生的动荷载导致的塌陷体堵塞地下水径流通道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8.
刘英学 《地下水》2009,31(4):93-94,150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针对导致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观原因和水体的污染源的类型,分别提出了控制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推广科学施肥、修复水生生态净化污染底泥等六项饮水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9.
陈平  陆永潮  杜学斌  林卫兵 《地质科学》2010,45(4):1078-1087
在对野外露头、综合录井、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准噶尔盆地层序构型与传统层序模型强调的"三元体系域"不同,具有典型的"二元体系域"特征(低位粗碎屑体系域和湖扩超覆细碎屑体系域),结合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认为多幕逆冲挤压和松弛后稳定沉降相互耦合的作用过程是构成"二元体系域"的主要机制,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平静期、活动期和萎缩期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斜列型砂体预测模型和削截尖灭型砂体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0.
根据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产品数据的生成、发送流程,从数据生成、软硬件的设置、网络设置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由于雷达基数据不正常、格式转换或RPG生成产品不正常、RPG生成产品不全、产品总数不符合规定、网络原因造成的产品缺失等原因所造成的产品数据缺报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逐一提出了相应的检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