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分析评论了嵇少丞等(2010)发表的“石英—柯石英相变研究中若干问题讨论”一文.指出他们对柯石英非俯冲折返新机制的一些误解,对某些热力学、物理学概念,及其在地学问题中的解释理解的不同.分析了机械球磨的作用机制;论证了机械球磨作用本质与构造挤压剪切作用本质的同一性.分析了岩石糜棱岩化过程的两个阶段;讨论了地震波形成柯石英机制的可能性.围绕比较标准问题,论证了高能机械球磨(预处理)能大大降低α-石英转变成柯石英的压力、温度和合成时间,促进柯石英的形成.用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解释了人工合成柯石英的规律性、南极洲天然矿物的行为,柯石英的寄生矿物、岩石——锆石、榴辉岩包裹体、非包裹体的形成.列举事例澄清了“球磨引进的Fe杂质提高柯石英形成压力迟缓合成”的说法;讨论了第二相存在对石英—柯石英转变的影响和“应变禁区”边界区的应力梯度相变驱动力可以形成柯石英问题.指出了机械球磨石英原料预处理和静高压合成柯石英后处理两步法,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柯石英形成规律的有效物理方法;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和无需板块深俯冲快折返的柯石英形成机制,是一种有希望的柯石英形成新机制.  相似文献   
72.
侧限压缩下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其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室内固结试验,自行设计加工了土体受到轴向压力和侧限条件时,对土的细观结构进行观测的细观结构观测固结仪.通过对中砂半模固结仪试验的宏观变形场分析选择了细观特征观测点,发现中砂的位移场类似于抛物线形,位移量最大区总是发生在上透水石的底面中心处;利用MiFas图像软件对中砂压缩过程中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了中砂试样...  相似文献   
73.
The ratio of nitrogen/phosphorus (N/P) is known to affect cell proliferation of some marine micro algae.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P ratios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succession of phytoplankton using five marine micro algae species. We used two sources of nitrogen, NH4Cl (N1) and urea (N2), and a single source of phosphorous, NaH2PO4(P). The optimal N/P ratio that differed among the five species was affected by the source of nitrogen, being as follows (N1/P, N2/P in order): Thalassiosira sp. (30/1, 20/1),...  相似文献   
74.
某天然气井场坐落于一填方平台,由于土体填方施工时未达固结,致使该天然气井场3次发生滑坡灾害,并3次进行治理。采用的治理方案依次为地面排水 注浆加固 抗滑桩、抗滑桩 挡土墙加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阐述该天然气井场填方滑坡特点的基础上,对治理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张旭东 《探矿工程》2013,40(1):73-75
为解决既有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有限的施工空间和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采用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施工方法。介绍了微型钢管灌注桩基础托换技术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并通过工程实例阐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The decomposition of dichloroacetic acid (DCAA) in water using a UV/H2O2/micro‐aer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DCAA cannot be removed by UV radiation, H2O2 oxidation or micro‐aeration alone, while UV/H2O2/micro‐aeration combination processes have proved effective and can degrade this compound completely. With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about 110 μg/L, more than 95.1% of DCAA can be removed in 180 min under UV intensity of 1048.7 μW/cm2, H2O2 dosage of 30 mg/L and micro‐aeration flow rate of 2 L/min. However, more than 30 μg/L of DCAA was left after 180 min by UV/H2O2 combination process without micro‐aeration with the same UV intensity and H2O2 dosage. The effects of applied UV radiation intensity, H2O2 dose, initial DCAA concentration and pH on the degradation of DCAA have been examined in this study.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DCAA with hydroxyl radical oxid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moval rate of DCAA was sensitive to operational parameters.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e constant k and UV intensity and initial H2O2 concentra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a higher removal capacity can be achieved by improvement of both factors. A newly found 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 (N‐DBP)‐DCAcAm,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form DCAA, was easier to remove than DCAA by UV/H2O2 and UV/H2O2/micro‐aeration processes. Finally, a preliminary cost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the UV/H2O2/micro‐aeration process was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the UV/H2O2 process in the removal of DCAA from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77.
结构性粘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可以掌握天然土受荷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为考虑土结构性的结构物的设计、地基加固等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深和大型建筑的兴建,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从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土工特性和数学模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认为进行原位测试、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及细观结构参数的量测方法、考虑细观结构的数值方法和建立考虑微观变形机理的宏观本构模型是进行结构性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黄海平 《地球科学》2000,25(6):617-623
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受源岩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单体烃同位素分布特征是区分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地球化学指纹.天然气单体烃同位素通常有随碳数增加而变重的趋势, 而徐家围子深层天然气单体烃同位素倒转现象却比较普遍, 高地温和细菌氧化对于造成该区同位素倒转的可能性不大, 浅层油型气或无机气的混合作用没有充分的地质证据, 同层有机质中不同类型气的混合和盖层微渗漏造成的蒸发分馏作用可能是导致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同位素倒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在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运用硅同位素动力学分馏原理,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论证了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硅质、矿质和流体主要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分异或深部循环的超临界流体,并认为这种深部因素可能对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该类型金矿的成因研究及找矿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震源区应力场的短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了 1996年 6月 1日天祝 -古浪 5 .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 ,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