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把斜压气流中的短波槽看成波包,并把波包作为准地转模式的初值进行研究,发现波包的结构对其演变有重要影响,初始阶段急流轴下面向西倾斜的波包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而向东倾斜的波包则是衰减的,这与WKBJ方法得出的结论[1]是一致的,但是无论西倾还是东倾的波包,除了其自身随时间的演变外,还会激发出斜压不稳定波动,而且随着扰动的发展,不稳定斜压波会逐步在扰动中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解释某些中纬度气旋的发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2.
ANALYSISONMOUTHBAREVOLUTIONOFTHEYELLOWRIVERESTUARYJIZuwen;HUChunhong(Engineer,DepartmentofSedimentationEngineering,ChinaInsti...  相似文献   
33.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30年来对中国海的地球物理调查及其重要意义,指出地球物理研究所总结的方法学以及从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取得对大地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陆地水水质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地水水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陆地淡水水质的全球参比值问题;水质监测的发展及全球淡水水质监测计划;全球淡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5.
通过航磁资料反演地壳磁性结构和深断裂构造,进而结合岩浆活动及地质资料,论述了秦岭东段的地壳动力过程及构造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36.
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岭 《甘肃地质》1993,2(1):72-79
本文从活动论的观点出发,对构造复杂、成矿发育而著称的西秦岭南亚带,运用浅部与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层次性、时序性的递进研究,地质事实表明:西秦岭南亚带在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背景发展的基础上,受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制约影响,曾经历了拉张裂陷沉积、碰撞挤压隆起与造山后的不平衡抬升和拉张断块运动,直至后来的浅层逆冲推覆,鲜明的表现了西秦岭南亚带、开与合的历史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37.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郑度  李炳元 《地理科学》1999,19(4):295-302
经三纪青藏地区曾二次隆升与夷平,3,4Ma以来经历了高原强烈隆起,现代季风形成,高原山地抬升、进入冰冻圈,环境剧烈波劝,高原内部干旱化及全新世环境波动变化等古寺理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8.
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来对徐州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等几种主要污染物演化规律的分析,阐述本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作出初步评价,论证本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今后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华南巨型锑矿带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巨型锑矿带位于中国南方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接合过渡地段,锑矿床都产在沉积地层中,具有显著的层控性,常有整合的层状矿体出现,赋矿地层都显示异常高的锑丰度,充分显示了与沉积盆地演化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矿石的硫同位素受赋矿地层层位和沉积相的控制,碳同位素特征反映了深部因素与浅部过程的耦合,铅同位素则暗示研究区地层及其中锑矿化的亲缘关系和统一演化历史.锑是一个趋于在地壳浅部富集的中低温热液成矿元素,因此成熟度越高的地壳块段锑的丰度越高,锑矿产出概率也越大.华南巨型锑矿带的形成乃是扬子陆块南缘沉积盆地长期演化的结果,可能与这一岩石圈块段长期以来强烈的物质分异和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0.
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7年冬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包括能见度仪、雨滴谱仪、雾滴谱仪、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WPS)观测资料,并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12月南京六次雨雾过程的宏、微观结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南京2007年12月的六次雨雾过程主要是受天气系统的影响,以雨中雾为主,最低能见度均大于250 m。雨雾多出现在偏东气流的作用下,南京地区先发生弱降水,空气近饱和,随后受到来自北方的弱冷空气影响,水汽凝结,雾形成。(2)雨雾发生前贴地层多有逆温,雨雾过程中2 m高度与地表温度差由正转为负,逆温消失。但900 hPa以下,雨雾发生前和过程中,都少有逆温层,雨雾结束后均无逆温结构。雨雾前中低层有云,云状为高积云Ac或高层云As及层积云Sc或碎雨云Fn,低云高0.3~2.5 km,雨雾过程中,600 hPa以下都是饱和层,多伴有Fn,低云高度明显下降,雨雾过后,近饱和层仍然有可能存在。雨雾前900 hPa附近有明显的风切变。(3)雨雾形成初期,大粒子(粒子直径D≥10 μm)和小粒子(1 μm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