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523篇 |
地球物理 | 183篇 |
地质学 | 150篇 |
海洋学 | 228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44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用赤道太平洋长达21a的温度资料以及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讨论了在5°S-5°N平均纬向垂直剖面上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的时空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EOF分析第1模态的正/负位相反映了El Nino/La Nina发生前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分布,第2模态的正/负位相反映了El Nino/La Nina鼎盛以及开始衰减时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分布。根据我们对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核心位置的定义,在El Nino向LaNina转换的过程中,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上升了30-40m,而赤道中太平洋温跃层先是上升了40-50m,然后又下降了40-50m,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下降了90m;随着赤道西太平洋暖水的堆积以及东移,温跃层首先在赤道西太平洋加深,El Nino发生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开始加深,El Nino达到鼎盛时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抬升,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加深;赤道太平洋垂向温度梯度距平EOF分析第1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与Nino3区的SST距平有非常好的相关,并且超前于Nino3区的SST距平,超前3个月的相关系数高达0.7017,超前6个月的相关系数高达0.6467,因此可以用该量来预测Nino3区的SST距平。 相似文献
993.
994.
浙江省秋季降水趋势及旱涝年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浙江省36站39a的降水资料及全国160站49a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浙江省秋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及旱涝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秋季降水具有明显负趋势。还指出:浙江省秋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形式是全省基本一致的趋势,但沿海与内陆的变化有一定差异;浙江省的旱涝与我国秋季的大尺度雨带的位置的关系密切;旱涝前期我国气象要素场有明显的异常特征。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t检验法对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951-1992年的热带太平洋每月海表温度资料,采用3-5年带通滤波,得到SSTA在这种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LF),SSTA的LF振荡的经验正交分析第1主分量的时突变化突出地表现了E1 Nino和La Nina循环的特征。对热带大气环流850hPa月风场异常进行3-5年带通滤波,再对纬向风作经验正交分析,得到第1主分量明显地表现了热带大气环流在纬向上不均匀分布的循环特征。为了探讨上述两个循环的物理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热带大气模式,其中包括蒸发,感热和风场之间的反馈以及凝结潜热和流场的反馈作用。当E1 Nino和La Nina所形成的SSTA为定常已知的分布时,模拟了热带大气纬向风和降水对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6.
吴建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01):48-52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从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到人们的切身感受,或者到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2007年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气候变化年"。 相似文献
997.
北极海冰与ENSO事件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59.5~179.5°E,60.5~89.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简称为A区)的北极海冰变化以9月份变率最大并具有准四年周期,在这个周期段上A区极冰与Nino 3区的海温变化有明显的位相差.当Nino 3区SST滞后海冰约16个月时,两者达到最大负相关.A区的9月海冰面积指数和SST的时滞相关系数分布表明,次年4月开始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出现一显著负相关区,次两年的2月负相关达到最大,之后减弱消失.这表明9月A区海冰面积偏小,则次年春季以后出现E1 Nin0现象.海冰与环流相关分析表明,其相互影响机制可能是由于少冰年的弱冷源效应,使得该地区上空气旋环流发展,并通过中高纬相互作用促进北太平洋西北部及东亚沿岸距平气旋式环流的发展,有利于赤道异常西风形成从而触发和维持El Nino事件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对1991—1992年厄尔尼诺事件形成的一种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1-1992年厄尔尼诺事件前兆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与1982-1983年和1986-1987年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对比。对自西向东传播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特点及传播规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9.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tropical Pacific wind stress anomalies produccd on monthly to interannual time scales by the complex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of the center for Ocean Land Atmosphere Interactions (C.O.L.A.) at low (R15) resolutions. The model is integraed using obser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or ten years 1979 through 1988. The model simulates generally realistic wind stress anomaly (WSA). The model-generated data set of WSA was used to force the Zebiax Cane ocean model (ZCOM) for ten years. The modeled (SST) anomalies were compared to the observed SST anomalies. The ZCOM simulation shows realistic 1982/83 and 1986/87 warm episodes along the equator, but could produce less realistic 1984/85 and 1988/89 cold episodes along the equator due to lack of wind stress forcing in the mean model. Time series of the NINO3 index (measuring the SST anomaly in the mid-eastern Pacific) is realistic for the ZCOM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000.